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5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2 .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材料一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参加了解放战争、湘西剿匪、抗美援朝等战争。

材料二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以李延年和申纪兰为代表的这一代人为共和国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1997年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07年中共十七大,科学发展观被写入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结合材料三、四、五和所学,从不同角度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要求:史论结合)
4 . 毛泽东在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以下叙述属于十二年中“做对了的”有
①1956年,中共八大宣布要把我国从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③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④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     
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 .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7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某位先进模范人物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是
A.雷锋B.王进喜C.邓稼先D.焦裕禄
2020-02-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题
9 . 1956—-196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史料中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AB.BC.CD.D
2020-01-21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的占第二位。”该讲话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