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历史综合库 > 经济史(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探索与失误 > 国民经济的调整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5 题号:9432168
1956—-1966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形成了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下列史料中可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AB.BC.CD.D
19-20高一上·北京东城·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自1964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随着“三线建设”的开展,大批沿海城市人口向内地迁移,在内地形成了一批新的城镇,促进了中国城市分布向中西部扩散的格局。“三线建设”实施的国际背景是
A.朝鲜战争爆发,威胁沿海安全B.增强战略纵深,提高备战能力
C.调整工业布局,提升经济实力D.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局势紧张
2020-04-21更新 | 16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2】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
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
2019-01-30更新 | 195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加速了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C.是大跃进运动向农村扩展的表现
D.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2018-01-18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