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下表是1960—1962年中国基本建设规模变化表
年份投资金额施工项目积累率
1960年384亿元8.2万个39.6%
1962年56亿元2.5万个10.4%

表中的数据变化,表明这一时期我国
A.重大建设项目停滞
B.投资集中于非生产性领域
C.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国家工业化战略被迫中断
2 .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道路的特征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3 . 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几个阶段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应该是
A.
B.
C.
D.
4 .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2019-09-27更新 | 298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5 . 面对1959~1961年我国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19-06-13更新 | 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三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1960年冬,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下列对这一方针解读正确的是
A.背景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破坏
B.目的是巩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取得的成果
C.重心是继续提高经济建设速度和公有化程度
D.结果是到1961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新发展
8 . 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提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科研成果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9 . 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0 .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社会主义的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