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下表是某同学制作的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状况表。表中错误之处有(     
时间农业改革核心内容
1950-1952年土地改革消灭土地私有制
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建立农村合作社,实行土地公有制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土地公有,强调平均主义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50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2022-09-05更新 | 733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新中国成立后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性阐述。这两个“阐述”分别出自于(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中共七大、中共十八大B.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八大、中共十九大D.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十八届一中全会
4 .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特别重视,提出“以粮为纲”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认识
D.人们迫切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5 . 以下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组图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启示是
A.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B.须坚信“人定胜天”
C.要加快推进对外开放D.须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6 . 从1964年开始,我国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上述地区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占当时全国的13,国防工业生产能力占当时全国的1/2。这一变化
A.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B.推动沿海地区城市化
C.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D.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
7 .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1992年,邓小平对深圳等地视察发表南方谈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在政策先行优势削弱的情况下,在全国各地开始的新一轮“招商引资”大赛中,深圳由于可以利用的土地有限、资源有限、环境承载力有限,输给了后起的内地城市。大量技术含量偏低的“三来一补”加工型企业纷纷流出。正因此,在全国其他地方大肆进行“招商引资”时,深圳却果断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柱。

——摘编自《科技日报: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政策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地方政府打破经济发展困境的措施以及90年代深圳经济持续发展的国内有利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如何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认识。
8 . “铁人精神”包括“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诸多内涵。下列英雄模范和杰出人物中,被称为“铁人”的是
A.雷锋B.王进喜C.焦裕禄D.邓稼先
2022-02-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毛泽东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建设三线的重点放在西北、西南地区,“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这一战略旨在(     
A.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B.增强我国的国防能力
C.推进落后地区的发展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 . 下列与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有关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试爆成功②涌现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英雄模范人物
③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