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基于“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且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即将全面铺开的认识,代表中央发出了向知识分子学习的号召,强调党要运用“知识分子的力量来建设社会主义”。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我国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
C.党对知识界进行了思想改造D.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建设主力军
2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农业合作化运动D.大生产运动
3 . 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改革、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国民经济调整D.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所示为1960~1963年浙江省精简城镇人口的状况。这一状况(     

1960~1961年

1962~1963年

总计

企业职工(万人)

33.1

37.4

70.5

城镇人口(万人)

25

约64

约89

吃商品粮人口(万人)

31

102

133

A.迟滞了城镇经济的健康发展B.造成了工业与农业发展失衡
C.响应了农村的“大跃进”高潮D.顺应了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专门论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是非关系、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这些论述(       
A.旨在号召全党学习苏联体制经验B.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C.推动了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D.有利于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6 . 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A.人民公社、外交政策、农业合作化
B.“一大二公”、“大跃进”、“一五”计划
C.开国大典、公私合营、三大改造
D.中共八大、大炼钢铁、“八字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共八大指出,必须加强党内和党外的民主监督,必须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说明中共八大(       
A.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B.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C.确立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D.开创了与民主党派合作的先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60年12月13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召集各位副总理和负责人开会,对“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进行总结。他说:“我们做错了事,看来有一半是由于我们经验不足,在座的各位都在内。许多事情是我们提倡的……许多错事中,人为的因素占三分之一以上。既然这样下去不行了,就应当主动改正。”为此,中共中央实行(     
A.八字方针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双百方针D.四个现代化的总目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下列选项中属于这12年间正确的探索是(     
A.中共八大B.大跃进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改革开放
10 .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此谚语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必要性B.扩大人民公社规模的必要性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必要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