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的工业。”这次会议的召开(     
A.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
B.为“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C.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D.表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完全解决
2 . 20世纪60年代,我国调整工农业比例,从1960年的3.6: 1 调整为1965年的1.7: 1。此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B.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C.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D.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面是创作于1961年和1964年的宣传画《大家来支援农业》和《群英会上好姐妹》。左图描绘的是城市工人下乡支援农业生产的情况:右图描绘的是工农业战线上模范人物相互交流的现象。两幅宣传画都反映出(     
A.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建设中心
C.崇尚劳动的社会风气D.社会主义工农联盟更加巩固
22-23高三下·河北·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钢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翻一番,由335万吨达到1070万吨。粮食产量1958年要比1957年增产80%,由3900亿斤达到7000亿斤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B.人民对于政策的错误理解
C.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D.国内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2023-01-05更新 | 162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提出实行“三不原则”,即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同时指出,在协商时,“要发扬民主,要启发人家批评,要听人家的批评,自己要经得起批评。应当采取主动,首先作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这些主张(       
A.利于推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B.彻底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风气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思想基础D.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20世纪50年代,我国翻译界围绕《红与黑》的翻译展开了一场大辩论,众多翻译家、批评家、理论家甚至一些读者和兴趣爱好者都加入其中。这场大辩论是我党针对艺术和学术领域提出的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针是指(     
A.过渡时期总路线B.1958年总路线C.双百方针D.八字方针
2023-01-04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新的指示,调整了经济建设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农民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实施的背景是(     
A.党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党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D.中苏关系恶化加剧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如表反映了1949—1963年我国人口的出生率。对表格中出生率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1949—196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统计表
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年份出生率(%)
194936.00195437.97195924.78
195037.00195532.60196020.86
195137.80195631.90196118.02
195237.00195734.03196237.01
195337.00195829.22196343.37

A.1949﹣1963年,受国际形势持续紧张的影响
B.1949﹣1954年,受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鼓舞
C.1958﹣1961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D.1961﹣1963年,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有效调整
2022-11-30更新 | 29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对下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中国“二五”计划时期(     
1958-1962年中国工业生产总量指标(单位:亿元)
年份1958 1959196019611962
工业总产值1083148316371062920
工业净产值401527565345303
工业总产值增长率54.8%36.1%11.2%-38.2%-16.6%

(注: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净产值均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增长率指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较上一年的增长。)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B.工业总产值数据严重失实
C.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遭遇了挫折D.国家发展重点转移到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