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上世纪50年代有这么一首民歌:“从南门到北门,进东门出西门,家家户户无闲人,昼忘食来夜忘寝:老人送砖砸石子,儿童就把缸渣寻,妇女在碾耐火土,壮年在砌高炉群,全市人民十几万,个个都是炼铁人。”该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推动三大改造的热烈进行B.体现多快好省的建设要求
C.贯彻中共八大的正确方针D.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 .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下列三张不同年份发行的邮票,见证了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1)仔细观察这三张邮票,概括我国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一个时期的农业政策进行评析。
2019-08-2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人民日报》社论《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提出:“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就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与这一评论关系最密切的历史事件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掀起“大跃进”运动
5 . 据薄一波回忆说:“当时(1958年)甘肃的省委书记告诉我,有的干部执行这个口号很积极,看到过路的人走了很远,还强行拉他回来,说天晚了还不吃饭?反正不要钱,非要他吃不行。”这从侧面反映了
A.大改造的推行激进
B.农村经济改革成效大
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2019-07-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2019学年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1960年,北京新开路缝纫厂、南官房皮件厂等街道工厂的工人,利用假日在崇文门附近的城墙上开地播种萝卜等秋菜。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功
B.“八字”方针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城乡差别逐步缩小
2019-06-2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B.“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总产值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下降
D.20世纪5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及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6.5%39.1%17.9%18.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2年,1966~1970年两次农业总产值下降的共同原因。总结这两个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列举此时期我国主要经济建设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7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转型?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值得借鉴?
2019-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一歌谣出现于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10 . 1960年9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淮河以南直到珠江流域地区,应当维持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六十斤,遭灾的地方应当更低些;淮河以北地区口粮标准应当压低到平均每人每年原粮三百斤左右,东北等一部分严寒地区可以稍高一点。这种普遍降低口粮标准的指示意在
A.解决自然灾害带来的市场压力
B.优先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C.最大限度的缓解经济困难压力
D.为恢复农业提供充足劳动力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