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8%,其中内地为20.4%,沿海为16.8%。“二五”期间,我国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集中在河南、四川、湖北等内陆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联政府对中国的经济援助
B.采用均衡发展的战略
C.内陆地区有良好的工业基础
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立
2 . 瞒产私分,在互助组时期便已存在,但还仅仅是个别现象。1959年之后,农民的瞒产私分渐成扩大之势,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农民生存
B.反“右”斗争扩大影响政局稳定
C.农民集体主义意识较为淡薄
D.生产组织形式调整漠视农民利益
3 .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政策指导失误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整风运动过激
D.自然灾害严重
4 . 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叶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农业为工业化服务的客观事实
C.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6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画中题诗:“藕产大跃进,一条四百斤。抬回厨房里,供食八百人。”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中的浮夸行为
B.经济建设取得重大进步
C.农业科技取得突出成就
D.农业合作化的丰硕成果
7 .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4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说:“毛及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二人的农业政策
A.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B.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019-06-20更新 | 1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德,历史上,曾出现的与此理念相悖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0 .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