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1 . 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2019-01-30更新 | 3089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吉林吉林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2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2019-01-30更新 | 2198次组卷 | 53卷引用: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4 .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地动员劳力,实现了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两个时期改变组织的方式分别是
A.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大跃进”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8-03-28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                     
① 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② 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 ③ 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6 .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
A.国家所有、个体经营
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C.集体所有、三权分置
D.国家所有、合作经营
7 . 1961年2月,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顾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进口商品这一次序的主要原因是
A.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D.我国工业化已经初步实现
8 .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大跃进”的“浮夸风”
C.“文革”的严重错误
D.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2018-02-19更新 | 317次组卷 | 19卷引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第一中学(原怀德县三中)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B.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C.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D.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
10 .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