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下表是新中国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例分配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论正确的是(     
时间(年)1953~1957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
农业(%)7.111.317.710.79.8
工业(%)42.560.449.855.555.4
其中:重工业(%)36.154.045.951.149.6

A.已建立了科学完善的经济发展模式
B.已经初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注意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D.主要依靠对重工业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讨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调整了原来把吃、穿、用摆在第一位的计划,而把国防工业放在第一位。毛泽东提出要重视第三线建设,“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是不行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A.实现了农轻重部门协调发展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增强了民众保家卫国的信心D.优化了我国经济所有制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我国建成的工业中心的分布示意图。对此阶段工业建设的认识正确的是(     
A.在东南沿海地区充分发展基础上延伸
B.改变了50年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C.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
D.开创西南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的先河
2022-09-05更新 | 732次组卷 | 2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中“三面红旗"使20世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I了一些挫折。从中,我们应当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A.尊重客观经济规律B.坚信“人定胜天”
C.加快推进对外开放D.深化民主法治建设
2022-08-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作出这一重要决定的是(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B.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56年中共八大D.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7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钉子精神”是雷锋精神的集中写照。雷锋同志牺牲后,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产生于(     
A.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B.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8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中西部的钢城攀枝花、煤都六盘水、汽车城十堰等新兴工业城市崛起,绵阳、凯里、宝鸡、汉中等从普通县城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城市。这说明我国(       
A.工业经济布局改善B.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市场经济体制形成D.初步奠定了工业化基础
2022-07-01更新 | 181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
10 . 下图是1953—2002年中国GDP(即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对以下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推动1958年GDP的快速增长
B.右倾错误导致1959—1961年国民经济的极速下滑
C.“八字方针”的有效落实促进1964年GDP的回升
D.1975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使国民经济有所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