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4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新的指示,调整了经济建设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农民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实施的背景是(     
A.党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党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D.中苏关系恶化加剧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4 . 1963年,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构想,即“第一步,搞15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15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则材料可用来说明
A.“一五”计划的理论背景B.极左思潮泛滥的严重影响
C.社会主义建设的“调整”D.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线建设是中国自1964年起,由中共中央主导,开展的一场以基础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设施为重点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以下为三线建设图。据此可知,三线建设(     
A.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B.推动“八字”调整方针的出台
C.旨在应对冷战背景下的严峻形势D.彻底改变了东西经济不平衡
6 . 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当时“大放卫星”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D.促进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8 . 1957年1月,陈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要采取措施“防止经济建设规模超过国力的危险”。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后期经济建设出现冒进倾向
B.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着手编制“二五”计划
C.社会主义总路线抛弃了“综合平衡”方针
D.“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018-07-29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2022届高三11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