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新中国宣传画《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创作于1960年,从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
A.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令人鼓舞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农村开始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D.农村被起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
2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3 .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

据此可知,关于“高脑油”的发放
A.展览的文字介绍真实可靠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D.现有史料无法证明其是否实行
2018-06-10更新 | 2797次组卷 | 15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018-06-09更新 | 8367次组卷 | 137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同步课时作业(4)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5 . 图为1956年的一副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2018-06-09更新 | 7413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文)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8年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决议中规定,社员个人所有的房屋、衣被、家具等生活资料和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这一决议
A.推动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进程
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C.克服了党内的盲进思想
D.有利于减缓“共产风”的蔓延
7 .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这是1958年流行的一首诗歌,这首诗反映出
A.当时人们对人民公社的衷心拥护和赞美
B.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直线发展历程
C.小农经济是阻碍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生产方式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逐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离
8 . 1954~1959年,我国国内各年人口迁移率均在30%以上,迁移人口大部分来自农村。1960年迁移率达50%,但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城市。这一变化是由于
A.农村改革初见成效
B.工业化进程的受挫
C.户籍管理制度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松动
9 . 1959年11月,国家统计局在召开的省市统计局长会议上提出:“对统计数字的准确性,要虚心考虑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党的领导的意见,不能单纯从统计数据出发。”这种做法
A.成为当时浮夸的一条重要渠道
B.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
C.导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的出现
D.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0 . 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