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中国当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从理论上讲,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联系在一起。主要矛盾决定主要任务。毛泽东在改变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提法以后,却坚持把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作为主要任务。从1957年冬到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正是为了替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加强物质基础。这样,在1957~1958年,在毛泽东的理论中,发生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不一致的情况。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大力倡导种植,在国家不再为粮食的严重不足所困扰时,赫鲁晓夫日益把发展农业的措施变为自己的主观想象,提出通过和平经济竞赛,在肉类生产和牛奶产量等方面赶超美国的任务。且在其执政时期,国家在农业机器设备等方面进行了扶持,如在1955~1956年间调往东部地区的拖拉机就多达20多万台,约为全国提供给农业机器总数的1/3。在政策的鼓励下,仅1954年上半年就有4万人去西伯利亚垦荒区。这种做法到了许多从事农业具体工作的人以及科学家的怀疑和反对。

——摘编自李明海、吴玉霞《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农业改革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八大确立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两国经济发展的共性,并谈谈从中得出的启示。
2020-08-1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2 . 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及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规定的实质是
A.反思中共八大所确定的国内主要矛盾B.意在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
C.纠正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D.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
2020-08-1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A.国家征收粮食比重随农业增长提高B.农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了重大牺牲
C.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自然灾害是农业产量持续下降主因
2020-08-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在1962年中央的年度计划中,要求把基本建设规模压缩到农业生产可以承受的程度,同时恢复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这一做法
A.改变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体现了综合平衡的发展思路
C.协调了计划与市场比例关系D.解决了农业长期落后的难题
5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对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进行调整,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邓小平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B.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D.“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2020-07-2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7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对材料中“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规定”旨在变革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目的是建立高度公有化的人民公社
C.“规定”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是对工农业生产中急躁冒进的调整
8 . 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年自然灾害
9 . “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与《人民日报》这一评论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一五”计划实行B.“大跃进”运动
C.中共八大的召开D.《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