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2 . 1960年,中央大刀阔斧地对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降低重工业的生产指标。1962年,全国县以上的工业企业共减少44万个。与此同时,化肥、农用机械、农用电力等方面的生产能力则保留下来,并不断增长。这些措施
A.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B.促进了国民经济各领域高速发展
C.贯彻了党和政府经济调整的方针
D.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开放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成为一时间传遍大江南北的著名口号。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这是70年代末广州郊区的宣传标语。

材料三   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WTO”成为最流行的口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失误?
(2)材料二中的口号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将要发生怎样的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为“与国际接轨”,中国政府做出了哪些努力?
4 . 1959年—1961年,我国迎来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主要原因是_____.
A.左倾错误影响
B.文化大革命
C.自然灾害频发
D.西方敌对势力封锁
2019-03-01更新 | 15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5 . 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中国在“赶超”思想指导下的直接后果是
A.制定发展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B.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改造
C.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6 . 河北省徐水县1958年8月推出供给制,全县实行“十五包”:“吃、穿、住、鞋、袜、毛巾、肥皂、灯油、火柴、烤火费、洗澡、理发、看电影、医疗、丧葬,全由县里统一包下来。”这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生产力得到提高
B.“大跃进”成就显著
C.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
7 .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陆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8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包干到户”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 .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
A.土地改革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文化大革命”D.粉碎“四人帮”
2018-09-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有民谣唱到:挖粮队,真厉害,进了家门找布袋;翻了箱,倒了柜,粒粒粮食装起来;哪个敢吭一声气,揪着脖子捆起来;先来一场大辩论,不服再游一回街。该民谣反映的事件发生在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革”十年动乱时期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