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一位英国记者在参观了某个炼钢点后说:“这里草草建成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炉石,有的给炉子添火……有的用手推车运原料——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一样”。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
B.追求分配环节的绝对平均主义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2 . 中国现代历史上某一时期的主要经济措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加强农业战线,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消灭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此政策的目的是
A.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B.纠正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C.快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提高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
3 . “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为克服这一因难局面,党和国家
A.实施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C.制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D.实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4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跃进歌声满天飞,歌声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想的扩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推动
2019-07-18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从1957年到1978年,尽管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增长,但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全国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入只有70多元,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这主要是因为
A.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B.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
C.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生产力低下
D.计划经济体制压制了农民的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64次组卷 | 8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新时期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就
B.此时期农民收入提高,生活大改善
C.它描绘的现象是农业合作化的产物
D.它描绘的现象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8 . 1961年初,我国政府规定,国家财政基本上集中到中央大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国家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一本账,坚持收支平衡,不准列赤字预算。这表明我国
A.开始建立计划的集中经济管理制度
B.试图改变基层政权制度
C.简政收权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D.奠定工业高速发展的政治基础
2019-06-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D.直接导致农村形势好转
2019-05-30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学段考试历史(理)试题
10 . 下图为1960年的宣传画,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B.人民公社体制促进农业进步
C.农业发展滞后影响经济发展
D.国民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