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但仍然认为,党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是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中共确立了科学的经济思想
B.中共开始放弃苏联经济模式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曲折发展
D.八字方针助长“左”倾错误蔓延
2 . 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十年颂歌》中写道:“我们难忘的/一九五八呵!/我们的/千万座/小高炉!/烧起来!/烧起来!/看我们/几千万/钢铁大军,/伟大的创举——‘小土群’!”这首“颂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五期间的工业化建设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3 . 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从该年度起,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中央实行该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大跃进”运动成果B.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
C.纠正工作中“左”倾错误D.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
4 . 1957年,我国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的各项指标。但到“二五”计划结束的1962年,“二五”计划的所有指标都没有完成,实际完成数的平均值只有19%。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A.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落实不到位B.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C.中苏关系的破裂增加了新的压力D.“左”倾错误对经济建设产生了严重干扰
5 .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
A.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
6 . 1958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300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2019-01-30更新 | 2870次组卷 | 42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三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 期中试卷试题
7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019-01-30更新 | 1676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19-01-30更新 | 1929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宣传画,上面有“社社亩产万斤粮”“人人共庆丰收年”等标语。它反映了当时
A.农业生产的真实情况
B.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
C.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D.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2018-02-01更新 | 215次组卷 | 1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社论中
A.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
B.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