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023·浙江温州·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中国共产党某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毛泽东研究了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对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影响:研究了矛盾论,认为“只要还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还存在着先进和落后的矛盾,还存在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那末,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也就还将存在”。对这次会议的解读正确的是(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提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C.提出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D.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2023-05-03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3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历史信息的解读要注意恰如其分,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B.全面建设的十年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一五计划期间成就辉煌
3 . 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对统计表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47.3%—16.3%104%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使重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B.“大跃进”的开展使全国工业总产值取得大幅度提高
C.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的严重失衡
D.我国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4 . 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用口号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过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20世纪五六十年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加拼命”“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大干了再大干,超产了再超产,奉献了再奉献”“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众多口号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要想富,先修路……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少生孩子快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口号,成了大街小巷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不少口号还成了口头语,广为流传。


(1)根据材料分别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口号的显著特点。
(2)分析上述口号形成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
(3)某班同学围绕“社会是否需要口号”展开辩论。有人说,社会不需要口号,要的是淡定有为;有人说,社会需要口号,要的是激情涌动。你同意哪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19-11-06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随堂练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一五、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图(单位:%)
A.农业比重下降是因为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
B.国内生产总值总量逐渐增加
C.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渐趋合理
D.二五计划期间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
2018-04-07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岳麓版2018届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套备课课时练习: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6 . 解读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是一次消灭富农阶层的社会变革
B.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
C.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D.是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2018-04-1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7 . 下图是“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发展趋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58—1960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轻工业的快速发展
B.1961—1962年的下降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有关
C.1958—1960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D.1960—1961年经济发展的“左”倾错误得到根本遏制
2018-04-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8 . 漫画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漫画》杂志的某一期封面,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农村棉花种植获得大丰收
B.农业合作化取得丰硕成果
C.契合了当时的形势需要
D.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2017-04-01更新 | 312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9-2020学年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 . 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10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