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人民日报》在某一时期曾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B.对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不足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四个现代化”目标的提出
2 . 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从总体上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包括
①大规模三线建设   ②中美建交,实现关系正常化
③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发射成功   ④打赢“米棉之战”和“银元之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下列各项中,属于当年调动“积极因素”的举措有
①提出“双百方针”②召开中共八大
③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 . 毛泽东在1961年末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期间讲道:“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错误占第二位。我们十二年,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下列属于这十二年“做对了的”是
A.打开外交新局面B.召开七千人大会深入总结经验
C.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D.提出“多快好省”的建设路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大国对华外交实行封锁、孤立政策。被誉为“外交核爆炸”,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取得突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A.中英建交B.中法建交C.中美建交D.中日建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59次组卷 | 8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山河联盟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