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下图为1960年与1962年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人数与全国城镇人口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
A.缘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引发“上山下乡”运动
C.体现“八字方针”成效初显D.反映城市经济遭到破坏
2 . 下列有关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论述,错误的是(     
A.它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它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规定
C.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D.它作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消除了的论断
2022-07-2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儒林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我国工业总产值从1957年到1960年增长1.3倍,而农业总产值则下降22.7%;生铁产量增长3.5倍.而轻工业产值比重由55%下降到33.4%,重工业则由45%上升到66.4%。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我国工业比例失调B.我国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C.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的结果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的发展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总是发生变化D.中国适应了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食堂,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B.努力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C.为实现“包产到户”作准备D.恢复适应农村的合作社
6 .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说."今年(的)计划还需要大调整…原来还想慢慢转弯,现在看来不行,要有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当然,步子一定要踩稳。"这说明当时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日益明显
B.加快农业合作化具有紧迫性
C.社会主义探索遭到严重挫折
D.工业落后制约经济良性发展
2021-05-21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淮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20世纪50年代各类反映农业、工业生产的民谣层出不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右倾错误思想开始滋生D.五年计划实施成就突出
2021-05-13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很受群众欢迎,很快扩大到全省。这一做法(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B.得以深入长久贯彻执行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9 . 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B.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D.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10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

——《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麗林)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参政事业建立了优越的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首先证明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21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选举法》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我国妇女第一次获得有选举法保障的选举权。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再次重中了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2)概括材料二中新中国初期提高妇女地位的途径。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民治”的表现。
2021-04-0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