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1 . 1960年底至1961年初,毛泽东先后三次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毛泽东建议下,中共中央将1961年定为实是求是年、调查研究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国家经济政策面临调整B.双百方针的提出与贯彻
C.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确立
2022-09-16更新 | 164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复习09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习题】-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 . 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体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国家政权和国家制度的重构,明确农村地区的土地产权关系成为逐步理顺农村工作的前提。同时,党和人民政府通过废除保甲制度、颁布《婚姻法》等治理举措,崩解了农村社会原有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旧政治权威。1950年,政务院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和《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村政府与乡政府并立为基层政权。

——摘编自丁云《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发展变迁》

材料二   1958年,《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按此决议,原有的几十甚至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均的合作社合并为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将一切生产资料上交给人民公社,统一分配。人民公社不仅要管生产、管政权,还要管社员生活,形成一种“政社合一”模式。直至土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才开始从高度集体化的治理体制中脱嵌出来,家户重新成为独立的经营单位。农村社会重归分散,“政社合一”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经济基础,1983年,全新的乡镇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同时,伴随农村经济活力的充分调动,多元利益主体纷纷出现,村委会成为群众自治组织,也是整合农村社会的组织。

——摘编自祝传佳《新中国成立70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变迁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重构乡村秩序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分析不同阶段的治理体制产生的主要背景。
2022-11-29更新 | 34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图为中国钢产量变化形势图(单位:万吨)。下列对图中③段中国钢产量变化背景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苏联政府提供援助B.国民经济政策调整
C.西方先进技术引进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3-01-12更新 | 352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新的指示,调整了经济建设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农民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此政策实施的背景是(     
A.党提出了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B.党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C.三届全国人大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D.中苏关系恶化加剧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危机
5 . 1962年初,湖南长沙的一些公社生产队自主探索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湖南省委为此专门派驻工作组到生产大队了解情况,探寻乡村发展道路。这一探索的背景是(     
A.生产所有制发生了转变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
C.人民公社体制遭到否定D.责任制利于解放生产力
2023-01-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630日,陈云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情况向中共中央的汇报中说:“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具体比例,在各个国家,甚至一个国家的各个时期,都不会是相同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

——《陈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材料二   根据邓小平讲话的精神,由李先念主持,谷牧、胡乔木等参加形成的《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讨论稿写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的大发展,所有工业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更好地为农业服务,巩固工农联盟。”“世界上工业落后的国家赶上工业先进的国家,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我们也要这样做。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要了解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订出赶超的规划和措施。”“对于引进的外国的先进技术,要培训必要的技术力量,迅速地把它掌握起来。要根据‘一用二批三改四创’的原则,在用中熟悉它,改造它,发展它,要反对一概照抄照搬,也要反对没有学会就乱改乱动。”

——摘编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陈云关于制定“一五”计划的经济指导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共八大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反映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邓小平关于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了什么?
7 . 1956年,中央主管财经工作的副总理陈云说:“有同志说夫妻店不算社会主义,我倒是看到社会主义长时间内还需要夫妻店,因为老百姓还要买油盐酱醋,要吃大饼油条、汤圆、馄饨。”下列说法符合陈云这番话的背景的是(     
A.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国民经济亟待恢复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2022-01-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开展D.经济困难的出现
2022-08-02更新 | 27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022-03-09更新 | 448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物理班)试题
10 . 1960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以调整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节俭财政支出等。这一方针实施的主要背景是
A.经济困局的出现B.整风运动的开展
C.反右斗争的扩大D.中共八大的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