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后,1949-1980年中国钢产量情况(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07)》,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时期中国钢铁生产开始艰难起步B.人民公社化运动直接促成了钢产量第一个高潮出现
C.1960年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导致钢铁产量回落D.“文革”内乱导致钢产量急剧下降
2 . 右图《荒山欠我万担粮》反映了建国后某一时期经济建设的状况。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它记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历史B.该生产方式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
C.该图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D.它客观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
3 . 宣传画往往带有一定的导向性、鼓动性和激励性。对右侧宣传画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出现在“一五计划”进程中
B.奠定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C.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
D.实现了赶超英国实力的愿望
4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B.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
C.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5 . 1958年6月22日毛泽东批示: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W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对毛泽东的这一批示解读有误的是
A.中国当时特别注重发展钢铁工业B.此时毛泽东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
C.该批示可用于研究“大跃进”运动D.折射出当时英国工业实力严重下滑
6 . 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
D.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7 . 下表反映的是1952—1970年间各时期投资结构变化情况(%),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其他
1953—19577.16.436.250.3
1958—196211.36.454.028.3
1963—196517.63.945.932.6
1966—197010.74.451.133.8

A.1953—1957年的投资结构受建国初期国际环境影响B.1958—1962年重工业投资增长受“左倾”思想影响
C.“八字方针”调整了1963—1965年农轻重的投资比例D.“文革”并没有影响到轻工业领域的投资比例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