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8 道试题
1 . 历史影像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下列图片
A.宣传了开展工业化建设的方针政策B.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C.反映了经济建设领域中的曲折探索D.见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2-05-1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纲要上同步及单元
2 . 1962年,中国政府首次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成套设备。1962年至1965年,中国先后与日本、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典、荷兰等国签订了80多项工程合同,用外汇2.8亿更元,其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B.西欧和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欧美结束对我国的经济封锁D.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3 . 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左”倾错误继续影响现代化的探索
B.经济政策调整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助推农业发展
2022-05-12更新 | 29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纲要上课时练习+单元测试
4 . 毛泽东曾说“从1953起,我们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准备以二十年时间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一切必要的轻工业都应建立起来,为了完成重工业,必须发展农业并完成农业社会化。”这反映出
A.新中国工业化照搬苏联的工业化道路
B.党和国家对农业和工业的理性认识
C.发展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迫切任务
D.“一五”计划的制定适合中国国情
5 . 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条例》以法律形式规范了全国的户口登记制度,规定了控制人口迁徙的两项基本制度——户口迁移的事先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目的是“既不能让城市劳动力盲目增加,也不能让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这在一定程度上
A.形成了相对合理的经济结构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暴露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6 . 1956毛泽东总结了经济建设的一些经验,提出“农业、轻工业的比例要加重一点”,后来,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投资比例从8:1略微减到7:1;9月为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的建议稍微增加了农业的投资,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7%增加到10%。这说明(       
A.农业轻工业的衰退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C.生产关系的变革阻碍农业、轻工业的发展D.苏联的经济模式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2022-04-24更新 | 353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同步测试题
7 . 1962年,在大力压缩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对工业企业进行关厂并厂,缩小规模,使全国的企业数由1959年的31.8万个减少到1962年的19.7万个,减少了38%。这一变化出反映当时
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工业生产严重过剩
C."左"倾思潮影响巨大D.经济建设趋于理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总任务;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提出了国民经济十年初步设想:一是“基本上解决我国人民的吃、穿、用的问题”,二是“基本上建成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经济体系”。这一变化
A.初步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B.改变了大力发展工业的基本方针
C.开始提出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方针
D.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端
9 . 一九五八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被称为“三面红旗”。“三面红旗”的出现
A.提高了人民生产积极性B.导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促进了工农业的大发展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始于党的八大。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
A.发展社会生产力B.消除社会贫富差距
C.生产资料公有制D.颁布社会主义宪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