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30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思想演进表

19491956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这个时期,我国效仿苏联的工业化道路,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于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前苏联援助的156个项目。党中央从经济建设的目标和条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然要从属于社会主义工业的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城市的发展速度必然要由社会主义工业发展的速度来决定”,大量重工业项目在城市中兴建,带动了一大批重工业城市的建设,形成了工业化主导城镇化发展思想。
19571977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在“二五”计划期间,大搞工业,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建设,盲目扩张的城市规划建设不仅在其后的国民经济调整中被停止,党中央甚至还提出在一段时期内不搞城市规划的主张。在1961年开始的国民经济调整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调整农村劳动力、精减下放职工和设法压缩城市人口。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局势,大量企业内迁,沿海城市规划建设基本停滞,内地城市虽有发展,但其规划建设标准也严格控制在备战要求范围内。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了限制城镇化保障工业化发展思想。

——据《新中国70年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思想演进:历程、主线及动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个时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思想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系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双百”方针提出后不久,周恩来建议电影工作者多拍些“带有艺术性的纪录影片”。一位青年导演响应号召带团队进厂,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厂党委宣传部的帮助下,20多人共同完成剧本创作,主角也由劳动模范本色出演。该片 1958 年首映后得到舆论肯定。这类影片的创作(     
A.提高了工人的地位B.受“大跃进”的影响
C.弘扬了社会新风尚D.讴歌了合作化成就
2024-05-14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观察如表,表中数据的变化折射出(     
年份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国主要贸易对象贸易额占比
苏联和东欧国家发展中国家西欧和日本
1957年31亿美元61.3%14.7%17.5%
1965年42亿美元14.3%33.4%41.0%
①中国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②中国对外政策调整
③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④两极格局走向瓦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10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4 . 道路:印记历史。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1期发表署名文章《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与经验启示》,以下是文章的部分段落(引用者说明:段落与段落间多有大幅删节,不再提示)。

一、“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道路

“走什么路”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人一直探索与争论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前仆后继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并作出选择,即“走俄国人的路”。

2.“走俄国人的路”意味着学习借鉴苏联的经验

二、“学会自己走路,应该根据中国的特点,采取适合中国情况的方法来进行建设”

三、“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四、经验启示

1.坚持独立自主,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成功。

2.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坚持文明根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华文明相结合。

4.坚持胸怀天下,走自己的路是走世界文明大道。

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实践中,从“走俄国人的路”到“学会自己走路”,再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转变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守正创新、文明根基与胸怀天下,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结论与宝贵经验。

(1)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走什么路的问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走俄国人的路”之外,还有“走日本人的路”“走美国人的路”等说法,也都有一定的道理,请将以下表格内的历史事件与大概属于走什么人的路建立起联系。
A.“走俄国人的路”   B.“走日本人的路”   
C.“走美国人的路”   D.“走自己的路”
小题号历史事件道路(代号,请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维新运动
辛亥革命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人民公社运动
浦东开发开放

(2)借鉴材料中“经验启示”,谈谈你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演变的认识。
2024-04-1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中国近现代史(80道高频非选择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61年,在刘少奇等人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1962年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这些措施(     
A.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B.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致力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D.是对“大跃进”运动的完全否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国际粮食市场上,每斤大米大约相当于2—2.5斤小麦。据统计,中国在1961—1965年期间共进口粮食547亿斤,出口127亿斤,在这出口的127亿斤粮食中,除了少量的大豆、杂粮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大米。中国此举(     
A.促使国民经济全面恢复B.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C.对外贸易中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56年,陈云指出,现在从大城市到小集镇大部分都管得太死,他主张除粮食、布匹等重要物资和一些热销货继续统购外,其余可以自由选购。这一主张意在(       
A.反思三大改造的急躁冒进B.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D.强调经济建设要为民生服务
2024-03-21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7大核心考点+100道高频选择题)专题09 中国现代史-【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8 . 如图是1964年第7期《人民画报》海外版封底刊登的“鹦鹉牌呢服装”整版广告,其广告语为“款式新颖,美观大方,选料上乘,缝工精细,规格齐全,尺码标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C.国民经济体系趋于完备D.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2024-03-18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61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明确指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手工业,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个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和助手…过多过早地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于生产反而不利。”这一规定(     
A.清除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B.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C.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024-03-13更新 | 296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2 选择题汇编——中国近现代史 -【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956年,毛泽东指出,对敌人应“实行专政的'大民主’”,而“人民内部的问题和党内问题的解决的方针,不是采用大民主而采用小民主”,即微风细雨般的进行思想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这一思想(     
A.适应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意在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C.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D.折射出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2024-03-12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9题 新中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