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对生产关系采取了“拔苗助长”的政策,不断提高公有化的程度与规模,同时又普遍采用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分配方式。上述做法(     
A.适息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要求
C.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D.反映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愿望
2 . 1959年,鞍钢炼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全国劳模孟泰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新方案。经过全厂人员联合攻关施工,改造后的炼铁厂高炉循环水节约总量达1/3,全厂每年可节约费用23万元,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这反映出
A.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B.人民群众投身“一五”工业化建设
C.工人阶级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D.公私合营激发工人的主人翁精神
3 .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周恩来在报告中指出,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更好地运用价值规律,来影响那些不必要由国家统购包销的、产值不大的、品种繁多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以满足人们多样的生活需要。这反映了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B.努力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C.对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D.尝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4 . 下图所示为某年《四川青年报》的头版(局部),其中一篇文章中写 道:“这个青年种植组去年种稻亩产万多斤的事实……是完全能 够实现的。”与该报道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承包运动D.第一个五年计划
2021-03-0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政策中,党中央把农业放在首位,要求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业,支援集体经济,各行各业从各方面尽一切可能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战线。这些政策的实施是
A.新时期农业中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B.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的自我纠错
C.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出现的冒进倾向D.新中国初期恢复经济的必要之举
2021-02-2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九一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1956年开始,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对象逐渐有选择地从苏联转向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甚至美国也隐约成为被关注的目标。这--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苏关系的恶化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C.美苏关系的缓和D.中国外交政策转变
8 . 1958年《红旗》杂志转述毛泽东的话说:我们的方向,应该逐步地有次序的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调整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水平
B.为实现一五计划,改革社会基层组织
C.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美苏争霸
D.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规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2019-06-21更新 | 6030次组卷 | 8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019-01-30更新 | 2895次组卷 | 6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