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世纪60年代上半期的经济政策中,党中央把农业放在第一位,要求以农业为基础,面向农业,支援集体经济,各行各业从各方面尽一切可能挤出劳动力充实农业战线。这些政策的实施是
A.新中国初期恢复经济的必要之举B.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出现的冒进倾向
C.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的自我纠错D.新时期农业中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2 . 下表为1957-1960年中国国民经济变化情况。下述变化明
工农业总产值工业内部所占比重
工业总产值增长1.3倍重工业产值比重从45%上升至66.4%
农业总产值下降22.7%轻工业产值比重从55%下降至33.4%
A.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
C.国民经济结构亟需调整D.合作化运动促进经济发展
3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实事求是B.崇尚节俭C.无私奉献D.勇于创新
4 . 土地问题是农村的核心问题之一。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一段时期内土地制度的变迁过程,在变迁中,没有改变的是
A.土地的使用权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D.土地的规模
2020-07-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集体食堂的照片:照片反映出人民公社化运动
A.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有效解决了消费与生产间的关系
D.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
2019-07-12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
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
7 . 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形。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8 . 1965年与1957年相比,我国商业机构总数由154万个较少到59.5万个,从业人员由522.2万人减少到302万人。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始形成B.社会消费受到较大抑制
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D.国家财政经济严重困难
9 . 1961年黑龙江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将基本核算单位由生产大队改为生产队,生产大队对生产队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的制度;减少农村非农业人口。这些举措
A.有助于农村经济恢复
B.实现了按劳分配
C.结束了人民公社体制
D.使所有制多样化
10 . 导致下表中农产品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7年和1960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表
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
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
油料(万担)7542340554.9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2017-08-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江南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