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三年自然灾害
2 . 一位英国记者在参观了某个炼钢点后说:“这里草草建成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炉石,有的给炉子添火……有的用手推车运原料——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一样”。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
B.追求分配环节的绝对平均主义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2009高一·全国·专题练习
3 . “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019-09-25更新 | 493次组卷 | 32卷引用:宁夏育才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学业水平测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一歌谣出现于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5 .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
2019-06-13更新 | 279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六盘山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20世纪50年代《科学普及资料汇编》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公鸡孵小鸡”,使母鸡有更多时间下蛋。与这些所谓的“奇迹”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A.“大跃进”运动
B.“包干到户”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 . 某人收藏有一本1958年编写的《扫盲识字课本》,上面有“苦战十五天,摘掉文盲帽”的口号,该口号实质上反映出
A.当时中国出现了“大跃进”倾向
B.新中国教育的有效性大为提高
C.到1958年我国基本上扫除了文盲
D.党和政府始终重视教育的发展
8 . 1961年,我国国家信贷支农资金(农业贷款)年底余额为63.7亿元,到1965年上升为78.2亿元,占国家信贷资金总额的比例也由1961年的7.7%上升到1965年的11%。此变化表明
A.国家财政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B.经济工作重心移至农业方面
C.国家对农业经济的重视提高
D.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基本完成
9 . “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与下列哪个口号的时代背景相一致
A.“打土豪,分田地”
B.“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吃饱肚子为先”
D.“千变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10 .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列流行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
B.放卫星、超英赶美
C.经济特区、改革开放
D.样板戏、上山下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