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2 . 下表是我国1960~1965年工业总产值变化表。这反映了(  )
年份196019611962196319641965
产值(亿元)1650101985092211031394

A.人民公社化运动遭到了抵制
B.大跃进运动的影响难以消除
C.国家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D.文革严重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4 . 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自然经济依然具有相当的发展,这也是农村地区出现农业、农民、农村之间相互制约(“三农问题”)致使经济不发达现象的根源之一。中国自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最终结束,是在
A.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
B.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
C.1952年土地改革之后
D.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结束之后
5 .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
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
7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的含义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8 . 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D.“文化大革命”
9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A.片面强调公有制B.不考虑生产力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10 . 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提出“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可见当时国家经济工作的中心是
A.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问题
B.全面整顿,纠正“左”倾错误
C.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调整严重失调的国民经济结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