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下图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其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哪个领域的产值
A.轻工业、农业、重工业
B.重工业、轻工业、农业
C.农业、重工业、轻工业
D.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2 . 梅州市蕉岭县丘逢甲故居外墙上写有一条标语“让钢花开遍蕉岭,让铁水全县奔流。”这条标语最早可能书写于
A.1953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3 . 1967年1月,北京市大街小巷贴满了声讨陶铸的大字报:“陶铸是最大的保皇派”“揪出没有刘邓的刘邓路线代理人陶铸”。对这一情境评述正确的是
A.防止了资本主义的复辟
B.维护了党的纯洁性
C.找到了中国的建设道路
D.打击迫害了老干部
4 . 刘少奇冤案给后人留下的深刻启示是
A.民主与法制建设道路艰难而曲折
B.毛泽东用人不当
C.资本主义有复辟的危险
D.“四人帮”全面夺权
2016-12-12更新 | 6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东城区(南片)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读下图。1958年,为了在“两年到三年”内“超过英国”,中国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该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A.片面追求高指标、高速度
B.变革生产关系,追求高速度
C.公有化程度高,绝对平均主义
D.鼓足干劲,科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6 . 1961-1963年间,全国精简职工超过1800万人,加上其他非职工群体(如职工家属),约超过2600万的城镇人口迁回农村,这突出表明( )
A.自然灾有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C.政府调整政彼以促进经济恢复D.国家采取城市反哺农村的策略
7 . 下图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时期的一幅宣传画。该宣传画反映了
A.农村粮食大丰收B.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左”倾思想严重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16-11-27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届甘肃兰州高三实战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8 . 计量史学强调运用数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事物的数量关系,实现对历史变化、发展及运行规律的分析。下图所示的数据变化
1957~1963年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表
A.受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
B.受农业生产持续减产的制约
C.与全国人口.总量的涨落一致
D.与工业生产效益的起伏吻合
2016-11-27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河南开封高三上期定位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9 . “夺高产,放卫星,确保亩产十万斤。”下列各项与之有关联的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10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C到D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国民经济的调整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