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

史实

公元前139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酒泉、武成、张掖、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

——据《史记》《汉书》

材料二

1950年底,相关部门勘探出玉门地区石油蕴含量达160.85万吨,天山南北也勘探出大量金矿、钢矿、锡矿。1953年,中央划拨1.7亿元资金,正式启动兰新铁路建设。兰新铁路从兰州出发,经河西走廊进入新疆。1956年,刚从莫斯科访问归国的周恩来总理向中央汇报,提出“要重视河西走廊,要加快兰新铁路建设。”1962年,兰新铁路全线通车。

——据史跃林《建国初期河西走廊大动脉——兰新铁路》

材料三

新时代的河西走廊,原有的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已全面升级为高铁。截止2019年,河西走廊开通了5条国际货运列车线路、12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河西走廊承载“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辉煌历史,伴随“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将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风采。

——据殷晓霞《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新时代“河西走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的重大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兴建兰新铁路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设河西走廊的意义。
2 . 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材料一


材料二   “欢跃在早稻‘卫星’上”这张照片是在全国早稻高额丰产声中拍摄的。当我听到了湖北省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出现了这颗早稻卫星的消息后,我以十分兴奋的心情随湖北省委验收组的同志一起到了现场……我就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正当他们快乐地跳跃的时候,我拍下了这张照片……事后,揭露出来这完全是一个假典型。它是把那十几亩、二十几亩快成熟的水稻并到一个大田里面,而且这个稻田很小……所以,这群小孩就可以站在这个上面。

——晋永权《红旗照相馆:1956-1959年中国摄影争辩》


(1)材料一中的图片出现于什么时期?
(2)有意史料是指当时的人们有意识刻意制造留下的材料;无意史料是当时的人们在无意中留下的证据。对研究这一历史时期而言,材料一是有意史料还是无意史料?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3)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材料一能够反映当时真实的历史吗?请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真正站立起来了。图为现珍藏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小岗村“包产到户”契约》,内容如下:

197811月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4)你如何看待这份契约在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的史料价值?
2022-07-0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区零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自评历史试题
3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1953
1957
1958196219631965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
年均增长率 4.5% 4.3% 11.1% 3.9% 4.0% 5.1% 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原煤 公斤 83.0 761.0 3498.0 4938.0 9.2 42.1 59.9
生铁 公斤 1.7* 84.4 244.5 165.9 49.6 143.8 97.6
公斤 0.9 95.3 376.3 255.2 105.8 418.1 283.6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三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1956
公有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分析材料三,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2022-07-01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491957年,中国农业产业得到快速恢复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推动了全国土地改革。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产品“统销统购”政策,以确保有限发展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和资源。19581977年,农业发展中存在“左”倾思想,存在着严重的浮夸风,经过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种植技术的创新,到1978年粮食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和家庭承包经营制的推广,逐步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较大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并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向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健全农业安全体系、加快农业科研等方面不断努力。

——摘编自陈红英戴孝悌《新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演变进程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特点,并综合材料谈谈对近现代中国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6-27更新 | 681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名校联盟2023届新高三摸底联考(新高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一夜之间变成社会主人的劳苦大众有着一种急欲改变眼前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也被“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民族情结所反映。而“赶英超美”等口号的刺激,进一步激化了这一愿望,批判“反冒进”成为社会的主流。此外,人民公社在苏联的失败和赫鲁晓夫对人民公社的批判,也进一步刺激了人民公社在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李银桂《简论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所以被选择,有其事物发展的客观性。但无数案例也证实了小农经营的模式难以使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提供农业生产与农村社区生活所需的公共品。2012年中国病险水库多达4万座,农村“市政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实。以家庭作为基本的生产单位,使农地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经济难以产生,以致歉收时,收入下降,丰收时,却又陷入“卖粮难”的困境。

——摘编自王剑锋邓宏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绩效、影响与变迁机制辨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农业生产制度变革的实质简述你对该变革的认识。
7 . 农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

——《汉书·文帝纪》

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

——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材料三


材料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一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三中图片一反映的是中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图二反映了中国农村进行的哪一历史事件?同时期还有一场什么运动?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3)材料四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时,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正式开幕了。我第一次出席这样庄严、隆重的大会。毛泽东同志致开幕词。第二天又听了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在“七大”会议上,还听了朱德等同志的发言,深受教益,并感到全党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团结坚强,因而对中国革命的任务更明确,胜利的信念更加坚定。

——摘自吕正操《吕正操回忆录》

材料二   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19562月开始,毛泽东用一个半月时间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这是建国以后中共中央领导人对经济建设问题进行的一次时间比较长、内容比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又经过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由毛泽东归纳,后在425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报告,随后又在52日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阅读材料一,结合中共七大召开时的抗战形势说明这次大会所明确的“中国革命的任务”。指出这次大会实现“全党思想统一”的重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写出“报告”的名称,概括其发表前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变化,并分析该“报告”发表的重要意义。
2022-05-3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温州中学、金华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飞机的诞生地,但航空技术曾一度落后于欧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政府增加在工业方面的支出,使航空工业获得较大发展,波音、道格拉斯等公司发展成国际大企业。美军缴获的德国航空技术成为战后美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催化剂,也使更多的新兴公司参与到航空工业的竞争中来。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使美军加大了对航空武器的需求,60年代美国成为世界航空技术的领导者。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等

材料二   新中国于1951年组建航空工业管理局,该局规模小、设备旧,只能进行维修工作。50年代初,一大批航空领域的爱国学子相继回国并被委以重任。50年代中后期,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研制成功。50年代末期,苏联终止了对华援助。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航空工业管理局精简业务,全力保障主要飞机型号的研发。19639月,歼—6战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超声速飞机的国家之一。航空工业的发展使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沈海军《中国航空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20世纪30—60年代美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0 . 2022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近代中国历史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选择。大会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和政策,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等。

材料二   部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中央委员会会议提出的主要任务简表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
党的八大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
全会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要讲话为指导,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中共十四大(1992年召开)
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中共十九大(2017年召开)
大会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大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为什么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一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史实,谈谈你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任选两次党的会议,结合时代背景,比较和阐释其主要任务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2022-05-25更新 | 26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