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3 .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道路的特征是
A.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9-05-08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芜湖市2019届高三第二学期5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由此可知
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
“一五”时期8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
“二五”时期6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
1963~1965年5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A.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二五”时期农业税比例上升
C.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
D.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2019-04-02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训练(五)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承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6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7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8 . 1962年,中共八届十次会议通过《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是农村基层单位;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99%以上的农村完成了政社分开。这一变化
A.反映了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演进B.使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
C.体现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D.适应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2020-07-2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西南联考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1961年,国家对高级糕点、糖果开始实行高价政策,随后扩大到饭馆、商店等许多方面。从1962年下半年起,国家的高价政策逐步回落,到1965年底,高价商品只有高级针织品一种。这一变化直接表明
A.农业生产基本得到恢复B.现存经济体制存在问题
C.市场供应状况得以改善D.干部腐化现象得以遏制
10 . 1959年4月,陈云提出必须对1958年城市多招收的1000多万工人认真加以精减,安置到农村去。1979年后,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得到政府鼓励。这种变化取决于
A.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2020-01-20更新 | 25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高三上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