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等地一度出现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此外,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草案决定,按照八大要求适当向地方和企业下放管理权力,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这些调整(       
A.响应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B.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D.体现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我国1960年、1962年和1965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的全面纠正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C.国家经济建设方针的调整D.对苏联模式弊端的反思
2024-03-05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部分高中协作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加强机器制造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建设,注意生产力的合理分布,使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这次会议(     
A.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B.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C.提出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D.推动三线建设改善了工业布局
2024-02-29更新 | 33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梦,是2014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朝”。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3)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哪些政治制度?
(4)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5)几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024-02-2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所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这里的“大会”是指(     
A.中共七大B.中共八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024-02-2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道路时期。下列与之相符的历史史实是(       
A.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力量,使中西部地区全面发展
B.成功召开“八大”,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
C.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神舟号系列飞船
D.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对工农业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民族关系等作了说明。他尤其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当时中国(       
A.开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调动一切因素对抗苏联D.试图改善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2024-02-05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宁乡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下列符合该时代特征的口号是(     
A.“早包早富,不包永远不能富”B.“只生一个好”
C.“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D.“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9 . 1961年,整个国民经济的困难还相当严重:农业、轻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继续减少,分别比上年下降24%、21.6%和43.9%;市场商品供应仍然相当紧张,物价上涨,人民生活还有很大困难。为此,中共中央(     
A.开展全党整风运动B.召开了七千人大会
C.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D.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2024-02-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中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进行重工业建设,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工业建设开始了以市场取向为指导的探索,工业化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主要体现在工业体制改革上,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彭南生《现代化中的“中国式”》

材料二   


                                   1949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观察材料二所示曲线图,分三个阶段指出1956年—196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