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2 道试题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1 . ____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同年,开展反右派斗争,但是这个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
2024-04-22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4--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24高一下·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2 . ____年,中共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024-04-2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纲要上知识点梳理填空4--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强调,“没有调查研究是相当危险的”,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亲自奔赴地方调查,中央其他领导也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当时毛泽东强调调查研究(     
A.意图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旨在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是基于调整经济政策的需要D.是为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的城镇化遵循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历了19781991年的缓慢推进、19922001年的由慢到快过渡、20022011年的快速推进、2012年至今的快速推进但速度放缓等阶段。同时各地因地制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城镇化推进模式。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2亿人增长到8.13亿人,约占同期世界新增城镇人口的26%,对世界城镇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伴随城镇化推进,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了从低水平到全覆盖、从城市偏向到城乡统筹的转型,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获得感,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苏红键等《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历程、启示与展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1960~1965年城镇化率出现明显波动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的特点。
2024-04-1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8月毛泽东指出:“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该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材料二   1958年“大跃进”浮夸风,高产卫星发射亩产粮食几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神话”是生产关系上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当时的口号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当阳县跑马乡的党委书记宣布:11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这个生产队种的蔬菜,别的生产队可以随便跑来挖走。小孩子也不分你我的了,街上的小孩可以随便抱回自己家。

材料三   根据历史,可以划分出以下几个关键节点:1978年改革开放—1992南巡:经济高增,波动较大;1992—2001年入世之前:增长趋于稳定,处于调整阶段;2001年入世—2011年:黄金10年,工业化腾飞;2011年以后:新常态,经济发展动能转型。

——摘自《一文看懂GDP的分析方法》

从材料中提取三条及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4-16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这次会议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实现了由“照搬苏联”到“以苏为鉴”的转变,提出了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
C.“一五”计划已超额完成D.成功出席了万隆会议
2024-04-1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二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材料三   现代中国的农村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这次改革由安徽凤阳县小岗衬开始,形成了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广泛推行,使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张海荣《包产到户责任制的历史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并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材料反映了农村中开展的有关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农村改革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哪些重要启示?
2024-04-06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1月25日青海省颁发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1950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发布于填发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指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规定。

材料二

材料三   80年代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1)作为实物史料,材料一印证了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哪一历史事件?当时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图片事件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时间、名称)?
(3)材料三中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的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其有何“变”与“不变”?
2024-04-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炎陵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1年,在刘少奇等人提议下,经毛泽东同意,中央重新成立了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任组长,陈云上任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对1962年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采取关厂、并厂,缩小规模等办法调整工业,加强农业,增加粮食生产。这些措施(     
A.纠正了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B.在我国建立了完善的工业体系
C.致力于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D.是对“大跃进”运动的完全否定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务一】谶语

谶语是中国古代反映重大政治变动的神秘预言,《史记·项羽本纪》中,“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1)“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谶语。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证了这一谶语的史实。
【任务二】军歌

军歌能够体现一支军队的时代使命。《国民革命歌》最初由共产党员邝墉在1926年编写,其歌词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歌曲后来被广泛采用,并编入《国民革命军歌集》印发给部队。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革命运动最大的功绩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任务三】民谣

民谣反映了社会的变迁。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流传着“40年代全民扛枪,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备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90年代都想把大款当”的民谣。


(3)依据材料,任选两个年代的民谣内容,指出能反映这一民谣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其时代主题。
2024-03-2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