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的干部招聘

1984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永远不会忘记,并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县委作出了重大决定,史无前例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不脱产乡镇干部(一边劳动一边工作,只挣国家钱、不吃国家粮的干部),以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充实乡镇基层工作力量,解决乡镇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根据《招聘不脱产工作人员合同书》,招聘干部实行三年一聘用,最多只能聘用三次共九年,聘用期满后各自回家种田。县委这一决定,不仅超预期实现了目标,而且还改变了141名农村青年的人生。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员。

我们这批招聘干部,在当时是有明显优势和特点的:

其一,每个人都没有任何关系和背景,全凭自己的实力,经自愿报名、集中考试、组织考察、层层筛选后招聘的。

其二,清一色农民子弟,既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又经历艰难困苦,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于担当的品质和懂得感恩的情怀。

其三,全是高中毕业生(那时乡镇干部多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文化程度的很少),有的还是复读了几年,并经过一次或多次高考,虽然都是高考落榜生,但文化基础雄厚,知识水平较高,接受新事物快,适应社会能力强。

其四,年龄都在二十岁左右,身强力壮,风华正茂。

——摘编自熊东阳《我们是“84招聘人”》

结合材料,围绕“1984年干部招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朝已有“登人”或“登众”,即临时征集兵员的记载。西周时对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书于版”,并分城(都)乡(鄙)进行人口统计……春秋战国时期,为了敛收田赋和征集兵员,各诸侯国采用“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进行人口控制,秦国创建了“士农工商”四民体系,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确立了以“立户分户”“什伍连坐”和“使民无得擅徙”为内容的户籍管理制度。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并且在中央和地方设置了户籍管理的专职官员。隋唐时期,统治者为防止民户逃亡,在继续推行北魏“三长制”的基础上,实施“大索貌阅”,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到了宋朝中叶,运用保甲法来管理户籍,目的是加强人口控制,增加税收和改革兵制。元朝的户籍制度出现新的特点,它将居民按职业划分为若干种户,不同类别的种户具有不同特权。明清的黄册登记制度同样强调不同人的不同特权。

——摘编、整理自《我国户籍制度及其历史变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对人口迁移管制较为宽松,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居住和迁徙的自由”。随着国家优先发展重化工战略制定,出台了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195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以此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限制。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拥有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1975年新修正的《宪法》取消了关于公民迁徙自由的条文。1978—1994年,为户籍制度的调整松动阶段。1994年取消户口按商品粮为标准划分为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结构”。1995—2001年,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进入21世纪,城乡户口一体化成为户籍改革的主导。2003年,各地又推出新的户籍改革措施,停办蓝印户口;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类别,推行城乡户口一体化;进一步降低城市门槛,以准入条件入户。

——摘编、整理自《新中国户籍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 . 中国近现代农村的革命与建设。

材料一   19271月开始,毛泽东考察了湘潭、湘乡等五县,行程七百公里,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没有贫农阶级,……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1947年,毛泽东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并把土地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把中国农民当作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领导农民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摘编自奔云《毛泽东与中国农民问题》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对中国农村革命在认识上所做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4 . 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经济与外交发展状况简表

时间经济状况外交状况
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在新解放区推行。
国家财经根本好转,国民经济恢复。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
八大二次会议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新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苏关系恶化。
这一时期越南、法国、印度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23个。
20世纪60年代开始提出“八字方针”。
经济经历困难后逐渐恢复。
文革动乱波及经济领域。
中苏关系恶化。
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这一时期古巴、法国等与中国建交,建交国家有16个。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中央工作时期,经济好转。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进步。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建交。这一时期西方与中国建交国家达62个。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下册)等


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经济与外交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经济与外交关联,信息提取可以从表中一个时期状况论证,也可以结合几个时期综合论证,史论结合。)
2017-10-06更新 | 43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