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治]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和第三次会议都曾对1978年宪法进行过局部修改,1980年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设置了“宪法修改委员会”,并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年宪法有多个条款涉及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精神文明建设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早就引起了法学界的关注,譬如,刘海年指出:“精神文明建设是依法治国的基础,依法治国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它们总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摘编自周刚志《中国文化法治七十年回眸》

材料二   1982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讨论“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要有两手,一手就是坚持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的政策,一手就是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随后,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两手抓”的方针,报告指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一定要坚持两手,一手是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另一手是坚决打击经济领域和政治文化领域中危害社会的严重犯罪活动。邓小平在1985年10月和1986年3月会见外宾接见外国记者采访时指出,精神文明建设一靠教育二靠法律。教育引导,法律保障;教育是事前预防,法律是事后补救;加强教育以提高素质,运用法律以增强意识。

——摘编自付翠英《论邓小平法治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的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82年宪法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启发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2年宪法制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践行1982年宪法过程中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2023-08-09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的英商、俄商建砖茶厂,雇佣了大量周边农村的农民。洋务运动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多采取这种方式获得劳动力。甲午战争后,各地开始兴建专门技术学校。清末废科举,新式学校遍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城市因此成为思想知识青年汇聚之地。民国初年,许多民营工厂的工人从外省农村招募而来。当民营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便以零星的方式补充所需员工。这些新补充的员工多靠已在城市立足的亲友、同乡的介绍,寻求谋生之处。而企业也特别强调这种介绍的作用,以便管理。

——摘编自王跃生《近代中国人口的地区流动》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入城镇的“农转非”,务工经商的“下海潮”和“打工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倾向。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特别大。城市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能直接获得货币收入。目前城市虽然下岗职工多,但他们对从事清洁、泥瓦、家具营建、装卸搬运等脏、累、差的非技术性职业不屑一顾,这就给农村剩余劳动力腾出了就业空间。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势必引起大规模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也对我国的户籍制度变迁提出了挑战。

——摘编自刘启明《人口迁移的空间过程及其迁移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农村人口大量迁居城市这一现象进行简要评价。
2022-12-05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中美贸易】

材料一 1978年-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累计增长23.7倍,年均增长14.8%;2001年-2017年,16年内累计增长7.05倍,年均增长13.9%……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2年-2017年,美国对华出口从221.28亿美元增至1298.94亿美元,累计增长487%,同期对全球出口累计增长123.1%。美国对华出口增速是对全球出口增速的4倍。美国从中国进口累计增长303.8%,是同期从全球进口累计增长101.7%的3倍,但远远不及对华出口增速。目前,波音飞机全球销量的25%在中国实现。中国市场占英特尔全球销量的30%,占高通全球销量的60%。通常情况是,欧洲企业要做大,必须拓展美国市场;美国企业要做大,必须拓展中国市场。

——摘编自何伟文《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红利惠全球》

材料二 中美贸易战打响,短期内最直接的牺牲品显然是美国在华企业,尤其是那些在中国拥有庞大市场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像苹果、微软、高通、通用汽车、耐克、宝洁、星巴克和可口可乐这样的美国大企业,中国市场的贡献在它们的总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极大,而且还在日益增长。中美贸易战会将它们推到火线上去烤,令它们进退维谷。

——摘编自陈季冰《一文读懂中美贸易战双方筹码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评中美贸易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19884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198862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19919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摘编自《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   1982年,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包产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推动了农村改革步伐,促进了农村基层治理体制的改革。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新宪法、正式规定人民公社要政企分开,建立乡政府。1987年,全国人大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提出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并对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职责以及村民会议的权力和组织形式等都作了比较具体、全面的规定,从此村民自治工作进入了制度化、法制化的新阶段。

——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颁布经济法律法规的背景,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间重大决议主要内容
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成立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特别是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作了详细结论;高度评价了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杰出贡献;号召全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之下,实现中国革命达到彻底的胜利。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作了科学总结,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同时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号召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下,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2021年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以及取得这些重大成就必须坚持的十条经验;高度肯定了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号召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摘编自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在内容上的共通之处。
(2)任选一个历史决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2022-04-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南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稳步地推进土地改革,恢复农业生产。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461亿元,比1949年增长41.4%;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16391.1万吨,比解放前最高产量高出9.28%,比1949年增长5.1%;棉花总产量由1949年的44.44万吨增加到130.37万吨,比1949年增长193.7%,年均增长42.2%,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高出53.60%;其他农副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摘编自苏星《新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农业产业基础薄弱,1952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仅18.4万千瓦,1978年为1.2亿千瓦,2019年中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3亿千瓦。194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20%,改革开放初期也仅27.0%,而到2019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9.2%,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长期以来中国农业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大量投入,但2015年以来中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实现负增长,2019年中国化肥施用量相较于2015年降低了10.3%,农药使用量降低了18.3%。

——摘编自魏后凯、崔凯等《面向2035年的中国农业现代化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49—1952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
7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


——摘编自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021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决议在内容上的共通之处。
(2)任选一个历史决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表现。
2022-02-2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2年美国政府颁布《宅地法》带来了西部开发的浪潮。农业资本家们常常无视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最大化生产,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的大平原陷入了严重的生态和社会危机。1936年成立的大平原委员会提交了区域规划报告《大平原的未来》。报告提出三大政策:未分配的国有土地全部转变为国有牧场、生态脆弱地带边际土地的购买与退耕还牧、全面推行水土保持国策。报告还提出三大配套措施,即加强研究、教育与宣传工作,在信贷和税收方面为农业调整提供支持,成立联邦一级的专门协调机构。这一区域中长期规划得到了一定的贯彻落实,对逆转当地的土地沙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高国荣《从掠夺性开发到保护性利用:对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的重新审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历史轨迹(见下表)

时段发展情况
1949年到1978依靠国家指令性计划进行,基本出发点为:加速重工业发展优先,建立战略、防御型经济布局优先
1978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重点实施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战略,建立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区。国家“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要重视东部沿海、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关系
1990年初到20世纪90年代末强调区域规划须以市场资源配置为基础。打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编制了长三角、环渤海等七大区域发展规划。将对外开放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内陆,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991年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000年以来主要目标是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2015年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摘编自殷为华《新区域主义理论:中国区域规划新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区域规划文件《大平原的未来》出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规划发展的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西北农村从1975年到1985年间的社会变革,真实地重现了中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题的改革大潮。小说描写了孙少平、孙少安、田福军等人的生活历程和情感发展及思想成长过程,通过小说的论述,给读者带来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编自杨效砼《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社会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平凡的世界》所描写的中国社会变化加以阐释。
2022-05-25更新 | 18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8月热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