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学相继出现三种“新史学”及三次史学转型,在主旨和内涵上不尽相同,但都对传统史学加以“扬弃”,并且“弃”多于“扬”。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源远流长的传统史学范式趋于式微,而传播欧美史学理念及采用欧美范式来书写历史蔚然成风。同时,著述语言则大多采用杂糅众多翻译元素的现代白话文,书写的形式也从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札记体转变为专著、论文和通史等体裁,而历史研究的史学趋于形成;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事迹,而是国家、社会和民众的经验,而历史研究的要旨在于“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而非止于“记载事实”;历史叙事也不再以华夏中心,转而接受某种世界史观;历史的功用不仅在于资治和“惩恶扬善”,而且关乎国民教育和国族构建。此后,在1946—1966年间确立了效法苏联史学的范式和体系,基于意识形态的“新史学”。否定传统史学,排斥19世纪末以来的“新史学”和欧美史学,并且学术和政治的边界不清。历史研究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以唯物史观为解释历史问题的准则。“文革”结束以后,新时期中国史学界倡导思想解放,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史学思潮经历了“回到马克思去”“回到乾嘉学去”“走向系统化”“走向跨学科研究”等交替递进的演化过程。各种史学思潮的兴替,见证了这个时期中国史学的多样性,向欧美取法逐渐成为潮流,追赶国际史学的前沿;普遍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维度来考察过往,借助各种理论工具来发掘、组织和诠释史事,以揭示过去的意义。

——摘编自李剑鸣《欧美史学的引入与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材料二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只是注解式地单向借用,而不能在细致微观的研究中加以深化、发展和修正,乃至新创自己的理论和概念,以“应对西方中国学的挑战”。因此,不可“对中国传统史学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优良传统视而不见”。

——摘编自《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时期史学转型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建议。
2023-03-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