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伟大的历史转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科技体制的演变历程

阶段概况
1949——1978年这一阶段强调有计划、有组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给与研究体系,逐渐形成中央计划管理的科技体制,但对基础研究的带动力度不够大。
1978——1985年1978年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1978——1985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是对计划经济制度下科技体系的恢复与重建,无法满足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
1985——1995年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标志着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正式全面启动。主要策略是引进市场和竞争机制,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
1995——2006年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这一时期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为主的科学研究体系。
2006——2012年2006 年党中央提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200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专利法》,突出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创新体系初具规模。
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年,改革目标演变至“建成更加完备的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转变科技管理定位,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

       ——摘编自曹原、田中修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历程与启示》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体制演变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①可以指出科技体制在某一个阶段的特征,也可以指出某几个阶段演变的特征;②明确写出所选阶段;③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5-22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三模(保温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起,德国铁路建设的投资占全部生产投资的1/5,成为工业化的先导部门。铁路建设推动了冶金和采矿工业的发展,技术变化和投资的增加带来了钢铁生产中卡特尔垄断组织的广泛出现,垄断组织实现了横向联合,保证了德国钢材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化学工业与电气工业迅速发展,在有机化学工业和合成材料方面确立优势甚至垄断地位,电气工业也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钱乘旦等《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从1953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1957年,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

     ——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9世纪中后期德国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特点,并指出当时两国现代化得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从新中国初期至今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
2023-03-14更新 | 408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978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

——摘自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二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对稳定世界发展所做的贡献日益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和行动,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在非洲援建24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惠及50余万当地民众;举办了100多期减贫培训班,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养减贫专业人才近3000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强大动能。

——摘编自齐玉《积极促进国际减贫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分别概括中国政府在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方面的重大举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指出中国为应对当今世界大变局所做的贡献,并说明中国能做出这些贡献的主要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9年,延安召开五四运动20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亲临会场讲话,他指出全国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队的作用”,但并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主力是工农大众。“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是判断青年是否革命的标准,而且是唯一标准。

1949年5月4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既要“贡献给这一空前伟大的民主革命”,更要献身“建设一个伟大新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要为建设新中国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法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实现世界观的改造。

1979年《人民日报》五四社论指出:“凡是实践证明正确的﹐我们都要坚持;凡是实践证明错误的,我们都要修正。这是最彻底的科学态度。”

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摘编自郭祥《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运动方向口号的百年演变——基于五四纪念文本的历史考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不同历史阶段纪念五四运动的主题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不同历史时期纪念五四运动主题变化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中,高度重视史料的征集和整理。经中共中央批准,19805月成立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在中央党史编审委员会领导下,负责编制党史资料   目录、组织撰写回忆录和交流党史资料   等工作。随后,各地成立了地方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领导当地党史资料   征集工作。此后,中央党史研究机构有所变化,党史资料   征集和整理工作一直是其重要职能之一。

——摘编自《中共档案文献征集》等

材料二   中央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成立后,会同有关各方征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党史资料,如《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   丛书》,反映了党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与中共一大”“秋收起义”“淮海战役”等。各地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也积极展开工作。中共天津市委党史资料   征集委员会编辑出版了《马克思主义在天津早期传播》《战斗在天津的共产党人》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等

材料三   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是一项严肃的、重要的工作。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党史资料   的征集和整理,为梳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供了有力支撑和重要依据,有利于党史的宣传、学习和教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充分吸收和利用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表的党史资料   和新的研究成果。

——摘自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22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的历史背景;归纳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工作所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党史资料征集和整理工作的成果及重要意义。
(3)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2021-09-12更新 | 3012次组卷 | 25卷引用:2021年新高考天津历史高考真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0701日)


结合改革开放史,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史论结合)
7 . 复兴铸就辉煌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理论和思想请举出一例。
2022-09-2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东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讲到:“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中,经历了风风雨雨,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目前我们党的任务是铲除近代中国之最大毒瘤——帝国主义,同时也要铲除阻碍中国进步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之走狗——封建军阀。以期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

——中共二大

材料二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恐怖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三



(1)通过材料一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2)材料二中第一块“红色政权区域”建在哪里?“红色政权区域”的建立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从图1到图2的变化得益于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会议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4)通过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2021-09-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