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简介
194919771957年,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和集体企业的占比由1949年的26%和0.5%上升到54%和19%。主要国营企业由中央各部门直接管理,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品的生产和分配、工业建设项目和工业生产资料由中央部委统一分配,其余的国有企业则由地方政府统一管理
1978~1992197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文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增强企业活力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992年以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将“全民所有制企业”(国营企业)改称为“国有企业”,为国企所有权改革铺平了道路。经营机制市场化、产权多元化、多种所有制性质资本相融合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摘编自綦好东等《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发展变革的历史逻辑与基本经验》

根据材料,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有企业制度的发展变革”,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 . 【人口与经济】

2023316日第一财经消息,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预算,当前我国低龄老人(60-69岁)总量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1.5亿,从2022年开始,我国就进入到退休高峰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朝相比,清代是中国人口剧增的时期。……据《东华录》记载,1651年(顺治八年)全国丁男之数是1000余万。其时,户籍以一户一丁计。若按户各五人推算,加上由于种种原因而隐瞒的人口,实际数字在6000万上下。到康熙时突破1亿;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猛增到3亿以上:1834年(道光十四年)已经超过4亿。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人口增加了6倍以上。同当时的生产力相比,其速度和数量都是惊人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我们来看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口因素是如何在改革中被转化成高速经济增长的呢?我讲三个故事,作为改革开放三个历史瞬间的代表。第一个是小岗村的故事。……家庭联产承包制赋予了农民自主配置生产要素的权利,因此,一旦剩余劳动力显性化,需要转移的时候,体制条件便逐步与之适应。先是转移到更广义的农业即林牧副渔产业上,继而转到农村的非农产业即乡镇企业中,再进一步依次转移到小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了第二个故事——邓小平1992年的南巡及其讲话。在这些讲话中,他肯定了经济特区,肯定了市场经济,推动了对外开放。从此,沿海地区吸引了更多的制造业投资,吸纳了大规模地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这种重新配置在微观上提高了农民收入,同时在宏观上提升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个故事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我们就真正地逐步参与到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之中,引进外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利余劳动力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当中,通过贸易中取得了国际竞争力,从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兑现了我们的人口红利。……直至2010年之前,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10%。如果查阅世界银行的各国数据会发现,这个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国家有这么快的增长速度,也找不出任何国家在任何其他时期有过出这样的经济增长表现。正是由于独特的人口转变阶段,与独特的改革开放举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在首届中国发展理论国家年会上的发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析清代人口数剧增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改革开放后人口因素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今天中国的启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重要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并不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地调整发展民营经济的各种相关的政策,陆续出台了许多支持与引导民营企业良性发展的政策,有关部门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民营经济更加深入与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民营经济已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编自王晓琦《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初探》

材料二   1979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还不到1%;2006年,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已经超过了50%。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大量人口的就业问题,而且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注入了持久的活力。

——摘编自朱艳丽《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营经济发展的理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自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变革在小岗村取得成功之后,在1979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允许当时农村最贫困的“三靠队(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从1980年开始首先实行“大包干”的决议。1980年年底进行清点时,发现全国有14%的生产队采用了“大包干”的形式,不管这些生产队原来的生产情况如何,在采取了包干到户的这一年内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1981年开始政府将家庭联产承包制度推广到全国,在当年年底实行的生产队就达到了45%,第二年提高到80%,到1984年全国农村99%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

——摘编自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

材料二   1998年以来,为解决我国部分农村地区收听不到广播、收看不到电视的突出问题,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的覆盖,解决了近1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实践证明,“村村通”是各级政府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是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工程,对于传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对于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广大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农村治理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2024-01-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一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是领导层(勃列日涅夫执政)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虽然情况很明显,苏联的农业产量大大低于它的勇于冒险的邻邦。(见下图)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指出A时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不同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

         
1997年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01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在国际超算大会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中夺得第一
2017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将中国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纳入“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并获得通过
2017年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01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0万亿元,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
2020年我国实现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2021年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高速公路的运行里程超16.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突出成就。
2022-06-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8年,柳州机械厂成立,先后更名为广西机械厂、航空机械厂、广西航空学校机械厂、航空委员会第九修理厂等。

1952年,恢复柳州机械厂的本名。

1953年,研制出11014马力汽油机,是我国第一代汽油机,填补了国内汽油机生产的空白。

1958年,为加快机械工业的发展,广西政府将其扩建为柳州动力机械厂,主要生产船用大型柴油机。

1961年,柳州动力机械厂开始转向生产拖拉机。

1965年,研制生产的丰收牌拖拉机通过专家鉴定被列为国家定型产品。

1966年,厂名更为柳州拖拉机厂,至70年代成为中国八大拖拉机厂之一,年产量达5000台。

1980年,积压拖拉机1713台,工厂提出“以杂养专,不赔不赚”等口号,开始生产缝纫机和棉织机,并自行引进一辆日本微型车研究。

1982年,研制的第一台微型货车LZ110试制成功,被国家计委和机械工业部指定为中国四大微车定点生产厂家之一。

1986年,柳州拖拉机厂正式改名柳州微型汽车厂。

1996年,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2年,五菱汽车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达成合作,成立了三方合资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编自《五菱汽车的发展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柳州机械厂的发展”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1-23更新 | 38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B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放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大的困难,特别是商业服务业在崇尚节俭的社会环境中显得相当萧条。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经陈云同志批准,1956年一企业从上海散到内地。上海约有270多家轻工、纺织工厂,撇往河南、陕西、甘肃等地等省。还有些服装加工饮食服务亚也到内地生根开花,远的到了内蒙古,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有20多万人支拨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摘编自谷牧《谷牧回忆录》

材料二   农村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9157.4%26.1%16.5%
199474.5%14.2%11.3%
199670%17.6%12.4%
199882.3%9.4%8.3%
199979.8%10%10.2%

——资料来源:刘文.1991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南开大学学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五计划期间上海支援外地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农村劳动力流向的总体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党的领导人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片面解释为“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毛泽东强调加快农业改造的最大可能性是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殊不知,当时农民的这种“社会主义积极性”,有不少就属于“合伙平产”的平均主义积极性。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吃商品粮的人口骤增,因此不得不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保证粮食统一征购的最有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速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房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期,粮食大增产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我国及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90年代初期,粮食生产从上一次调整后得到恢复发展,及时提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的活力。1998年,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的背景下,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摘编自陈建华《改革开放40年农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急速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大增产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经验。
2021-06-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北宋以来,农村就已经面临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商业发展等较为现实的问题。而至南宋之时,这种社会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人口的增加导致农村耕地不足;土地兼并使得农村财富集中;商业的快速发展,亦会促使物价的变动。这些问题都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且使农村的贫富差距加大,阶层之间的矛盾重重。虽然如此,南宋的农村社会中并非只是充满矛盾的,其中亦有温存的面向。为了缓解这种冲突,农村中的富家在经济上担有较大的责任,而对于较为贫穷的农户,政府对于其给予较多的经济保障。举例而言,租佃制度中,佃户掌握人格上的自主,并且可以通过财富的积累改变自己佃户的身份。政府与富家亦有兴建水利建设之举,以促成农业经营生产。为了改善这种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其亦通过临时性的救济、长时期的义庄等缓解这种矛盾。

——摘编自学者梁庚尧《南宋的农村经济》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依然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1980年春天,“包产到户”的烈火冲决岩石的压迫上升到地面,由暗到明,由少到多,引起全国性的大争论。当时,多数省委不表态,有两个省的书记拍板: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开始搞“包产到户”的干部没有想升官的,都准备被撤职。安徽省委书记万里说:“孩子已生出来了,他妈妈挺高兴,你不报户口,行吗”?国家农委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1980年第2期载文批判“包产到户”,文章的标题是《分田单干必须纠正》;山东省委机关报《大众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包产到户”不是责任制》。1980531日,针对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工作人员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安徽肥西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包产到户,增产幅度很大。“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无疑给亿万农民吃了颗“定心丸”。这对于打破一些人的思想僵化,促进方兴未艾的农村改革,产生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萧冬连《崛起与徘徊——十年农村的回顾与前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农村经济的状况及政府对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原因,并简要分析邓小平关于包产到户问题的前瞻性谈话的意义。
2022-03-04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