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1986年,国家主要统配物资占社会总资源的比重分别为:钢材为53%,煤炭为42.3%,水泥为16.2%,木材为30%、与1984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说明,当时我国
A.市场调节作用受到重视B.经济建设面临严重困难
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显现D.城市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1-06-21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6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8年,中国各界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让所有企业可以在同样的供求环境下进行竞争。从4月开始,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同年830日,国务院召开第2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决定。此后几年,政府有针对性地逐步、分品种地放开价格,凡是供求关系不是很紧张的商品,基本都放开,而供不应求的商品(称为短线商品),还是由国家控制的。1992年,全国844个县(市)粮食价格全面放开。到1993年春天,政府定价的比重已经很小,按社会零售商品总额计算,95%已经放开;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中,90%已经放开;在生产资料销售额中,85%已经放开。而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理的价格也有20%左右,价格改革终于“闯”过来了。

——摘编自张伟《利率闯关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

材料二 中国1992~2005年关税总水平(%)

年份关税总水平年份关税总水平
199243.20199916.70
199339.90200016.40
199436.40200115.30
199535.60200212.00
199623.00200311.00
199717.00200410.40
199817.3020059.90

——据财政部《中国财政年鉴2017》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92年以来,我国关税变动的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2021-06-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面对东欧剧变带来的严重影响,中国要向何处去备受世人关注,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则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宣言书。当时的上海市副市长赵启正说:“要站在地球仪旁来思考浦东的开发。”这说明,浦东的开发开放
A.是为了扭转东欧剧变带来的不利局面B.能够有效地带动“长江经济带”飞速发展
C.肩负着重塑中国形象的伟大历史使命D.是应对当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重大举措
4 . 在邓小平的倡议和直接推动下,上海完成了由我国改革开放“后卫”向“前锋”历史性转换的华丽转身。上海的这次“转身”
A.揭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序幕B.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C.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历史进程D.明确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
5 . 1980年,国家农委的政策刊物《农村工作通讯》发表文章指出,“包产到户是对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丧失信心,否定了统一经营”,“我们要把希望放在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积极性上来,改变生产条件,实行机械化”。由此可见,当时我国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阻力B.“右”倾错误思想依旧盛行
C.社会主义农村改革加速发展D.农村经济建设陷入全面混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83年商业部发出通告,从12月1日起,全国临时免收布票、絮棉票,对棉布、絮棉敞开供应,出于一种担心,顾客抢购棉布等纺织品的情况再度发生。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上各种生活用品供应充足
B.计划经济体制退出历史舞台
C.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型
D.抢购风潮导致市场秩序混乱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党的领导人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片面解释为“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毛泽东强调加快农业改造的最大可能性是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殊不知,当时农民的这种“社会主义积极性”,有不少就属于“合伙平产”的平均主义积极性。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吃商品粮的人口骤增,因此不得不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保证粮食统一征购的最有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速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房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期,粮食大增产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我国及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90年代初期,粮食生产从上一次调整后得到恢复发展,及时提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的活力。1998年,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的背景下,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摘编自陈建华《改革开放40年农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急速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大增产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经验。
2021-06-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过去享有盛誉的武汉海关,开辟了可以直航国外的武汉、黄石两个港口。1982年,湖北省汽车集团公司与美国俄亥俄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合资经营湖北派克密封件厂,实现了湖北外商投资企业零的突破。1983年,武汉柴油机厂为学习西方先进管理企业经验,聘请联邦德国专家格里希担任厂长,开创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先河。这些举措反映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C.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9 . 1985年,“七五”计划建议指出: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和具体条件,采取考察任命、民主选举、自荐推荐、招聘任聘等多种形式,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明确规定经理、厂长等经营者的责任、权力和奖惩等。这反映了城市经济的改革推动了(     
A.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B.管理体制的变革
C.传统分配制度的完善D.民主政治的进步
10 .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做出创办经济特区的英明决策,通过经济特区来观察世界和了解世界,发挥经济特区的“试验田”功能进行试验,待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广。这说明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目的是
A.追求特区自身的发展B.探索新型经济建设体制
C.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D.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