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党的领导人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片面解释为“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提出要使“资本主义绝种”。毛泽东强调加快农业改造的最大可能性是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殊不知,当时农民的这种“社会主义积极性”,有不少就属于“合伙平产”的平均主义积极性。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吃商品粮的人口骤增,因此不得不对全国城乡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是保证粮食统一征购的最有效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急速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房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初期,粮食大增产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我国及时提出发展多种经营;90年代初期,粮食生产从上一次调整后得到恢复发展,及时提出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进一步激发了农业农村的活力。1998年,在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丰年有余的背景下,提出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摘编自陈建华《改革开放40年农业政策演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急速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粮食大增产的政策因素,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主要经验。
2021-06-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豫西名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