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
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14%很满意62%基本满意21%不满意3%很不满意
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C.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D.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
2 .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后恢复和建立了一些专业银行、综合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了过去那种政企不分、由人民银行一家包金融和信货的组织形式,新设了中国投资银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还重建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金融系统向多样性方向发展B.建立了完善的金融运行体系
C.国际金融业务交往十分活跃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1-05-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1年春开始,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包产到户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广大农村冒了出来。最先开始包产到户实验的是安徽省。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到1961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此外,湖南、河南、浙江、贵州、陕西、甘肃、广西、广东、福建、江苏、湖北、河北、山东等省,也仿效安徽办法,推行了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据统计,各地陆续发生的不同形式的包产到户或单干,约占全国生产队总数的20%左右。这次实验到1964年春结束,历时约三年。对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材料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摘编自马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60年代初包产到户实行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的原因。
2021-04-2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84年到1986年,按照中央的部署,在一些地方有选择地确定一部分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少数企业向社会发行股票,多数企业向本企业内部职工发行股票和债券。这是我国当时
A.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需要B.商品市场体系建立的表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体现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反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