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是英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种植业、畜牧业等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园艺业等新兴农业都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这一时期,英国农业人口数量相对稳定,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日益增加,品种也呈现繁多的趋势。圈地运动进入了议会圈地的阶段,打破了农业在公共领域发展的障碍当时农业体制的变化、农业技术的革新以及与农业相关行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英国农业的繁荣。

——摘编自张梦醒《论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的繁荣》

材料二   下图是新中国工业化初期阶段农业发展情况。



——摘编自《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

材料三   “三农”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要保持强农惠农富农的力度,保持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的良好势头,始终将“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并贯彻落实。

——摘编自李奕颖《习近平新时代“三农”观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农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化初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新时代农业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2023-05-07更新 | 339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的“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的相关政策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远影响。

——摘编自胡鹏、魏明孔《养民与聚民:清代粮食市场中的国家调控(16441840)》

材料二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尽管粮食(作为商品)也自由流通了一段时间,但总体上粮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这一时期国家对粮食实行的是紧缺管控政策。1953年,国家出台《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对粮食执行统购统销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不足情况下的分配问题,以保障城乡居民人人有饭吃,以及工业生产对粮食的基本需求。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整套粮食定量供应的紧缺管控政策,尤其粮票,可以说是紧缺管控政策的核心与灵魂。19558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粮票开始全面进入社会。

——摘编自王永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规律研究及趋势展望》

材料三   2001年后,国家先后在8个省份进行粮食收购工作与销售放开试点工作,后又于2004年宣布在全国放开,由市场来决定粮食价格。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在消费端具有很强的刚性,但其生产端受到气候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价格容易大起大落,所以在中国放开农业市场后,为保护国内农民的利益及其种粮的积极性,政府先后针对水稻、小麦等粮食品种出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

——摘编自罗荃《新中国粮食价格政策演进内在逻辑与改革战略取向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前中期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粮食政策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政策制定的历史经验。
3 . 1994年,中共中央进行了财税制度改革,原先的地方财政“包干制”逐渐变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基础上的“分税制”,中央与地方税收征收体系相互独立局面形成;改革与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取消了对国有企业的“特殊照顾”,使所有企业都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上述举措是基于
A.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日益改变B.经济市场化趋势逐渐增强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D.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021-12-23更新 | 382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集才中学老城分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在《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昐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据此可知,改革开放
A.顺应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趋势B.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C.是综合考虑国情和国际形势的结果D.符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产生,并延续至今。它诞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与自然的选择,即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农产品商品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农业经营往往以一家一户为单位,集中式的大规模农业生产较为少见。传统农业知识与技术的延续往往依靠的是代际传承,这造成传统农业知识体系更新缓慢,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

——摘编自韩贤克《中国传统农业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探索》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结合所学,列举元明时期农业“相关知识与技术强调归纳与总结”的代表性著作。

材料二   1946年5月,随着国民党破坏和平的企图日益明显,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这一指示改变了抗战以来我党推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强调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然而,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五四指示”的局限性、不彻底性的缺陷显露出来,主要原因是没有无条件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权,提出的方式均为“有偿”,没有放手发动群众。土地改革运动在各个解放区进行也是不平衡的,有些地方的土地分配不合理。针对这一情况,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摘编自周锦涛《刘少奇与解放战争期间的土地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全国土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指出这次会议“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的文件及其影响。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和完善土地政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初期的“农民个体所有,家庭自主经营”到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权分离”到新时代的“三权分置”。这些变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确保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摘编自刘雅静《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综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概述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调整的经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15次全国劳模评选和表彰,累计表彰3.4万人次。

1950年9月,在首次全国劳模评选活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共有464人受到表彰,其中工业战线208人,农业战线198人。1960年6月,来自教育和文化等战线的脑力劳动者首次进入表彰行列。这一时期,“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已经逐步凝聚成型,“学雷锋”“学铁人”等成为社会风尚。

1979年,首次明确了评选标准:“判断一个职工是不是模范,一个集体是不是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是作了较大的贡献”。这要求劳动者不仅需要吃苦耐劳,更要具备开拓创新的勇气和巧干实干的智慧;不仅仅要带来政治效益,更要产生强大的社会效益和高效率的经济效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模群体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彩。以相关职业和特征为关键词检索历年表彰名单,得到如下两表——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工程师、技师、教授劳模占比

1989年-2020年评选的

厂长、董事长劳模占比

——摘编自王治东、施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内涵变迁及其当代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1-1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1977年湖南全省水稻总产量只有1634.8万吨,1978年却很快超过了2050万吨,1983年超过2300万吨,2009年突破2600万吨。这些变化反映了(       
A.中国超级杂交水稻提高了作物产量B.所有权变革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D.湖南农村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8 . 20世纪70年代末,在国家计委所作的经济方案的汇报中,拟定出15个关键政策,提出了从1977年到2000年间的设想,其中之一就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到国外去考察”。国家计委这一设想(     
A.体现中国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径B.表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暴露
C.彰显中国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曲折性D.契合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2023-09-1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402018年我国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变化表

1840年前后194919782018
原煤少量开采0.32亿吨6.18亿吨36.8亿吨
2万吨15.8万吨3178万吨11.33亿吨
原油无现代开采12万吨10405万吨18911万吨
发电量尚未使用43.08亿度2565.5亿度7.17万亿度

——摘编自《从三个历史节点看中国经济发展奇迹》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表中提取一个有关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理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0 . 据统计,1981年,我国广告经营单位有1160户,广告营业额1180万元。到1990年,广告经营单位和营业额已分别达到11123户和250173万元。这一变化说明
A.对外开放推动企业发展B.国内商品市场日益活跃
C.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D.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