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改革经济体制需要转变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初,设置榷货务管理茶叶贸易。官府向园户(种茶的百姓)提供种植本钱,园户则将所焙制之茶除输租外全数交由政府收购。政府向园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又以较高的价格批发给商贾。政府榷货机构根据收购茶叶的数量向商贾出售茶券(亦称茶引),商贾凭茶券到茶场提货(称为交引)。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期,茶叶产量和质量逐年下降,茶叶贸易实施改革,茶商与园户交易,则按质论价,可讨价还价,政府征收茶税。《宋史》记载,行禁榷(即官卖法)时平均每年从茶利得到的财政收入109.41万贯,改革后平均每年得117.75万贯。

——据屠振林《我国古代茶叶专卖政策和茶税征收办法》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全面展开以后,出现了全国粮食供销矛盾严重的问题。国家于1953年10月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采取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即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国家控制粮食资源,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供应,取消农产品自由市场,禁止粮食自由买卖。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1993年,粮油等实现敞开供应,价格由市场决定,统购统销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据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茶叶贸易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政策实行和废止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我当时的决心就是,管它倒霉不倒霉……只要大家能吃饱饭就行,哪怕能吃一顿饱饭,拉去杀头也就满意了。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

1978年12月22日通过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还有“人民公社要坚决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稳定不变”字样,而这18个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农民,偷偷摸摸想走得更远。

材料二昨天与今天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1990年4月,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此后,浦东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成为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

材料三发展与包容农民工外商中国现代化上海的先机与气度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搞“包产到户”是偶然还是必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浦东成为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的自身优势。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四个词语以“发展与包容”为主题写一则寄语。(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相关记载,1986年,随着棉花产业的兴起,某地区扩大了棉花及与棉花接茬连作的作物面积,减少水稻种植;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棉花市场疲软,导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其他经济作物相应的得到增加。材料主要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利于粮食作物的生产
B.市场经济下,农民疲于应付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D.农业种植须加强市场指导

4 . 消费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苏联没能发明与传播彩色电视机或微波炉,这或许可以被原谅。但是,并不是所有消费社会的产品都具有复杂的技术。实际上,最为简单的莫过于发明于美国西海岸的一种工装裤。整个“冷战”时期最为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或许就是为什么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

——尼尔·弗格森《文明》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苏联生产不出一条像样的牛仔裤”的原因。

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二十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

2018-02-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中记载:“目前,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制也是长期不变的。”这一记载说明我国
A.全面推行包产到户的责任制
B.继续坚持农业集体化道路
C.改造了农村的基层政权机关
D.正在变革传统的经济体制

6 . 物价问题、经济发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材料二1992年~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以上材料均摘自: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这种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2)1992年~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度上涨,并分析这种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