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经历了数次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既带来了巨大经济意义,也有重大政治意义。

——摘编自程文朝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溯源及当代成就》

材料二   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但脱离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六七十年代,农业生产举步维艰。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创造出“包干到户”的尝试。安徽、四川等省一些地方在推进实行联产到组等责任制的同时,也开始试行包产到组。对于新的责任制形式,中央明文规定禁止,只有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1980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改革,同年,中共中央指出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此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在全国范围内普及。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的原因,并简述1952年土地改革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农村经济政策不断调整的认识。
2021-05-01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按单元章节训练卷(课标全国专用)-必修2-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2021-06-09更新 | 4213次组卷 | 37卷引用:高一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高考真题】
3 . 中华文化从传统步入现代,兼收并蓄。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扼要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有同情心。达到“仁”的途径是“克己复礼”,即通过对自己的控制和约束以提高道德水平,从而符合“礼”的要求。孔子将“仁”看做道德的最高准期,他希塑统治者“为政以德”,以严格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而不是一味使用暴力和刑罚。孔子对春秋后期“礼崩乐坏”的变革、动荡形势感到不满,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政治。

——摘编自张机《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仁”的思想内涵,分析孔子提出“仁”的背景。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该特点产生的原因。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单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具有新思想的学者主张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3)概括上表中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意义。

1992326日《深圳特区报》刊载了《东方风来满琴春——邓小平网志在深圳纪实》: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

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在谈话中,小平同志还谈到了: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

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等等。


(4)概括材料中邓小平淡话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从“思想解放与深化改革”的角度谈你的认识。
2021-06-24更新 | 266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通用语推广大事记(部分)

时期大事记
西周职官外史的职责之一即“掌达书名(书名:书写的文字)于四方”。周宣王时,编纂识字课本《史籀篇》。
以原秦晋方音为基础形成“通语”,以隶书为通用文字,编纂了一大批推行通用语言文字的字典辞书。规定学童必须能够背诵、讲解和书写八种字体九千字方能为吏。
隋唐隋朝整理的声韵书籍《切韵》在唐代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韵书;政府政组纪刊定制作《字样》《干禄字书》《五经文字》等颁行天下。
明清明初颁行“参考中原雅音”编订的《洪武正韵》·雍正帝下旨“以福建、广东人多不诸官话、着地方官训导”,并设正音书院,教授南方的官员和读书人标准“官话”。

——据孙海娥《我国国家通用语》等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对通用语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82年,首次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载入宪法,这既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民族团结的目的,也有全面发展经济的考虑。200010月,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诞生,其中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2012年国家语言文字发展规划中增加了“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2018年“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发挥普通话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方面的重要什用,打赢脱贫攻坚战。

——据永全《新中国7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推广通用语的措施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我国国家通用语推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5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类型19521956
公有制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二   下列图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变化饼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武帝元光年间,“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鸿渭之流,径入于河,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东综沧海,西纲流纱”。随后武帝又征发万余人,首创地面凿井,使井下渠道相通的办法,引洛水至商颜(今陕西大荔县北),连成一条长约10里的井渠 — —龙首渠。当时在关中地区还修成灵轵渠、成国渠和湋渠等水利设施。公元前119年“以昆明有滇池,乃作昆明池以习水战”,并经揭水陂引昆明池水进长安,用以改善城市用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原郑国渠上游南岸开凿6条较小的支渠,以利于郑国渠附近高地农田的灌溉;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凿引泾水与渭水相连,修成白渠,全长200里,可灌溉农田4500顷。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959年,中科院、水电部在北京召开了“西部地区南水北调考察研究工作会议”,确定南水北调指导方针是:“蓄调兼施,综合利用,统筹兼顾,南北两利,以有济无,以多补少,使水尽其用,地尽其利。”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 “兴建把长江水引到黄河以北的南水北调工程”。经过长时期的论证和准备,成立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协调了各部委、沿线各省市等力量。至2020年6月,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300亿立方米,沿线6000万人口受益,京津冀地区人民生活饮水质量明显提高。华北地区地下水过度开采状况得以缓解,水资源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摘编自《中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水利工程兴建的条件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及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贵州巡抚赵廷臣升任云贵总督,开云贵督府设置之端,拉开全面治理云南的帷幕。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军占领昆明,平定南明政权;康熙六年(1667年),以“教化、王弄、安南三长官司地为开化府”,并下设永平、东安等八里。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重置绿营兵,形成3标、7镇、6协、7营的军事建制;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云南总督、巡抚同驻云南府城,确立了云南的督、抚同城体制。雍正四年(1726年),鄂尔泰作为云贵总督办理边界事务并建关立界;中法战争后,清政府派内阁学士周德润为勘界大臣前往云南,签订中法《续议界务专条》,收回部分失地。

——摘编自聂迅《清代滇东南边疆民族地区国家治理的区域演进与历史进程研究》

材料二   19529月,云南省委边疆工作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党对边疆民族聚居区统一领导的决定》,从1953年中期开始,组织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各民族地方人民政府。20世纪50年代初期,昆明军区3.14万名官兵,响应党的号召,参与“屯垦戍边”战略,1952年,中共云南省委组织3000多人的工作队深入边疆民族地区,积极与各阶层人士联系,开展“做好事,交朋友”活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批准云南畹町、瑞丽等作为首批边境开放城市,云南边境地区开启了沿边开放的新时期。1991年,瑞丽市边境贸易额达7.5亿元,货物吞吐量超过80万吨,瑞丽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边境贸易口岸。

——摘编自李邦伟《建国以来我国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及重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云南边疆地区的措施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云南边疆治理的特点。
2021-05-13更新 | 179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复习0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1980年,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800元,个税存在三个系列,即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

1994年,将三个系列合并为统一个税。

1999年,自1999年11月1日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20%个税。

2006年,免征额提高到1600元,增加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规定。

2007年,储蓄存款利息税率,由20%降低为5%。

2008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改为免税项目。

2011年,工资、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3500元。

2014年,企业、职业年金不缴纳个税。

2018年,薪金所得税免征标准提高到5000元,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等;首次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

――整理自百度资料


从材料中概括出一种有关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简要分析。(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1-17更新 | 195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9 .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推进。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相继作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决策,形成了区域共同繁荣、全面协调发展的愿景。

材料二   中国经济结构变化表(1978-2008)单位:%

类别年份197819902008
 
产业结构GDP占比
农业28.227.111.3
工业47.941.348.6
服务业23.931.640.1
城镇人口占比城镇人口17.926.445.7
所有制经济工业
总产值占比
公有制10081.569.3
非公有制018.530.7

(1)依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的角度,进行解读。
2021-02-01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中外历史纲要上)【北京专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已无力承受新办工业所需资金,将目光转向买办和富商群体,希望借他们的力量缓解经费上的困难。外商在华创办企业时,也遇到资金不足和周转问题,他们向华人募股,受丰厚利润的引诱,部分买办和富商开始在外资企业附股并获取了不菲的收入。1867年,中国最早留美学生容闳上书建议募股组建新轮船公司,1872年,李鸿章筹建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该公司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官股在公司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摘编自:张乐融 《股份制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与发展》

材料二   1983年第一个股份制企业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成立,1984年7月20日,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开始登堂入室。1992年,全国各城市经批准建立了近400家股份制试点企业,使全国股份制企业达到3700多家。同时,国务院还批准9家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并到香港和境外上市。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公司制股份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摘编自:黄泽华《中国股份制改革三十年回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股份制企业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股份制企业发展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