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23-24高一上·河南信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和光绪,他们不是掌握实权的人物,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初期目标就指向政治体制框架内的官僚势力,使自己陷入有着制度化、专门化和规模庞大的官僚队伍的包围之中。戊戌变法是“宫廷里面的革命”,基本就是康有为等一群维新派知识分子和官员把建议和奏折上书到光绪,光绪觉得建议很好,很快变成诏书和谕令布告全国。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在慈禧、光绪、守旧派、维新派之间,大家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而最后的决定权又掌握在慈禧一人手中,结局也是以搜捕杀害维新派人士而剧终。

——摘编自袁杰王鹏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部分)

时间(年)成就
2011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
2013经济实现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201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
2017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4.4%:航线里程748.30万公里,40年年均增长10.6%。
2020地对贫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2022国内生产总值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并简析其启示。
2024-01-28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下表:“2000—2020年中美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世界比重(单位:%)”

指标

年份与变化量

2000

2010

2019

2000—2010年变化量

2000—2019年变化量

本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

中国

3.1

25.2

58

22.1

54.9

美国

20.0

20.8

13.3

0.8

-0.67

中国/美国

15.5

121.2

436.1

此表说明(       
A.中国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B.专利制度助推中国产业跨越式发展
C.中国社会的创新氛围浓厚D.中美科技转化能力的差距不断缩小
2023-11-20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九省联考考后提升卷,黑龙江、吉林)-2024年1月“九省联考”
4 . 2023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总统同期访华。中法、中法欧、中欧互动,“独立自主”“合作”成为高频词。中法、中欧在双方关系和国际议题上的共识不断增多。这些外交活动(       
A.消除了中国与欧洲外交矛盾B.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C.蕴含了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D.利于促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95年,大陆方面指出“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是,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的活动”。这表明,“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发展两岸经贸关系B.赢得国际社会认可
C.捍卫国家主权完整D.坚持和平统一方针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所占比重高达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不足30%,畸形的工业结构严重阻碍了我国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正处于激烈的较量之中,“一边倒”成为我国的外交战略,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锁的背景下,苏联的工业化模式成为我国的学习对象。面对亟需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和巩固新生国家政权的现实要求,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作为“一五”时期工业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摘编自杜思雨、白晋博《“一五”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工业建设的探索与基本经验研究》

材料二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部分)

领域成绩
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
科技创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脱贫攻坚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绝对贫困
就业规模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
社会保障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摘编自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材料三   从1953年至今,我国取得巨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在运用五年计划指导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方面五年计划不断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也在历次五年计划指导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又成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的方法论。

——摘编自李少青《中国共产党运用五年计划领导经济建设的探索及其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编制和实施五年计划(规划)的宝贵经验。
2023-09-03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3-24高三上·江苏连云港·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2023-08-18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贵州、广西、江西、黑龙江、吉林、甘肃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023·海南海口·三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通过实现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使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于国家发展大局需要,取得了“文化立国”的历史成就。至1965年,全国已有县级文化馆2598个,城乡影剧院2943个,县级以上图书馆562个,群众艺术馆62个,乡镇文化站2125个,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出版社等机构遍布全国。在新中国成立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文艺作品,当中许多作品脍炙人口、走向世界,成为世所公认的“红色经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之路的探索以“文化富国”所体现,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文化成为繁荣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文化富国”还表现在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国家软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上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将“文化强国”上升为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总纲与国家意志。“文化强国”的全面实践,意味着党领导文化建设步入了历史新阶段,与近代仁人志士的“强国梦”形成了历史呼应。

——摘编自韩晗《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取得“文化立国”历史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文化建设从“文化富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然性。
2023-06-03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广东佛山·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格,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做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1994年通过划定贫困县缩小扶贫瞄准目标,使扶贫资源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44.25亿元。到2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 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据刘伟,韩喜艳《建党百年来的中国扶贫:历程、机制与成效》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
(2)根据材料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意义。
2023-04-19更新 | 45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023·河南郑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现代化的本质是一种文明新形态的生成,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推动力,以效率化、世俗化、民主化、公平化为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根植于中华文化,中国具有爱好和平、促进发展的历史传统;另一方面,中国近代遭遇西方工业化列强侵略,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中国秉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态,不走帝国主义压迫他国的老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与和平发展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稳定的政权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被写入党的十三大报告,让世界逐渐了解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威胁而是机遇。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党中央意识到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正在不断增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具有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丁志刚、熊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逻辑:基于中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材料二   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是一条血淋淋的殖民、掠夺、强权之路,是强取豪夺、霸权横行之路,是集聚私有财产之路。从“西方自由主义鼻祖”洛克开始,资本阶级对财富的占有就上升为最基本的权利,其社会制度成为维护私有财产的工具,是仅仅服务于少数资本家自由、民主的现代化。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是物质至上、资本至上的现代化之途,造就了不可消除的贫富差距,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就是制造贫富矛盾并从中牟利的手段,是只为资本获得更多利益的现代化,在追逐利益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惜发动战争、地区冲突,是一条弱肉强食的、少数人获得巨大利益的、少数人致富的现代化之路。

——摘编自景君学、李靖童《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维度》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方现代化的异同。
2023-03-30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吉林省高三下学期2月质量检测(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