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学者研究中国户籍史的专著目录及概要。

目录概要
第一部分户籍制度的形成与中国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战国时期,自耕农阶层广泛出现,商鞅变法确立了包括户籍制度在内的各项国家制度。到秦汉,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加强,通过设计周密的户籍制度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效控制。
第二部分户籍制度的发展与封建国家的鼎盛魏晋南北朝,均田制增强了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户籍制度的基础更加稳固。隋唐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体制已经接近完备,大索貌阅后,户籍制度更加趋向完善细密。
第三部分户籍制度的变异与封建国家的成熟宋代,租佃制充分发展,城市工商业空前繁盛,主、客户成为两大主要户口类别,户籍与赋税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元朝实行了带有民族压迫色彩的户籍政策和世袭的军户、民户和匠户制度等,这些与宋代相比是一种明显的逆转。
第四部分户籍制度的松懈与封建国家的衰落明代通过严刑峻法来实施黄册制度,至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兴起,“一条鞭法”推行,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基本脱离,黄册制度逐渐松弛。清代废止黄册制度后,确立了以单纯的人丁编审为核心的户籍管理制度。“摊丁入亩”后,户口不再作为征税的依据,户籍最终也永停编审。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户籍制度——历史与政治的分析》

材料二   乡村共同体是理解西欧中世纪乡村社会的钥匙,作为精神遗产则穿越了时空,影响深远。中世纪村庄在相当程度上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有自身长期形成的习惯法即村法,有自身的权力机构村民会议,有自身的选举出来的管理人员,而且具有与上级权威机构打交道的合法地位。依照其观念,任何过失都是对共同体的冒犯,因此共同体的成员既是公诉人,又是法官,享有出席法庭并依法裁决的权利。而村头是整个庄园—村庄混合共同体的关键人物,他须经村民选举产生,如遇领主阻挠,村民甚至不惜以集体拒服劳役或支付现金的方式坚守自己的权利。村庄共同体以地域而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具有共同理念、共同担当、共同抵御的集体意识。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中世纪乡村组织双重结构论》

材料三   2020年,我国组织实施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前六次相比,“七普”全面引入电子化方式进行登记,利用互联网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上传,还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数据对普查进行核验比对。“七普”为了解全国人口状况和发展趋势提供了详细的分年龄人口信息,也为人口领域学术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摘编自张现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数据准确性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乡村共同体特有的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说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战略意义。
2024-05-11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唐朝的国家机构中,有不少部门参与到科技管理之中,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铸钱监等掌管各种手工业和水利工程的部门,集中了各种专门人才和大量的优秀工匠。在人才选拔中,唐代设置了“明算”一科,与明经、进士等科目并列。据记载,唐代共有32人因发明受到奖励,如李淳风发明了浑天仪,太宗加授其为承务郎。总之唐代科技成就是辉煌的,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摘编自王颜《唐代的科技与世界》

材料二

国家科技举国体制简况
美国二战期间,总统直接领导“最高政策小组”,动员政府部门、各类企业、科学家和工程师联合攻关,实施“曼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通过项目经理制在全国遴选科技人才,以研发合同动员市场资源集成创新,实施了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为代表的“大科学”攻关。
苏联二战期间,斯大林在国家国防委员会下设科技委员会,建立众多的研究所、实验室和科学城,形成了“管理—科研—生产”的联合体。二战结束后,制定了优先发展原子能、航天等战略,打造了“政—军—工—科—教”一体化的国家科技体制。

——据张宇等《科技创新中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路径》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逐步形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科技创新举国体制。194911月,党中央组建中国科学院,承担全国科技事业管理工作。通过构建计划引领、统筹分配、组织动员,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举国体制以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我国实现了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跃升。中共十四大后,运用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成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摘编自唐亚林、郝文强《新型举国体制:历史演变、时代特征与模式构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科技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苏联科技举国体制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构建新型科技举国体制的意义。
2024-03-22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拔尖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表中体现的共同的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C.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D.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2024-03-18更新 | 228次组卷 | 135卷引用:重庆市江津田家炳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A.凸显了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B.构建了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
C.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D.激发了社会民众的参政热情
2024-02-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不受中国政府管控的西方教会学校已遍布全国,学生被强制要求学神学、做礼拜,禁读进步书刊。1917年,蔡元培发表文章,强调教育应“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引发极大反响。1924年起,广东大量教会学校的学生开始通过罢课、离校等方式进行反抗,坚决反抗列强的文化控制,并自发建立“回收教育权运动委员会”,主张外国人在华所办学校必须经中国政府注册核准。19261927年初,湖南、湖北多地举行了“反文化侵略”“反基督教”群众性大会,运动很快风靡全国。

——据黄启兵《中国近代教育主权问题的流变》等

材料二   19511月,教育部要求各地深入开展反帝教育,同时允许不反动的传教士留在中国,并协同各地拟定全面接收外国学校的方案。到1951年底,全国所有教会大学都已由政府接办,其中大部分改为公立,部分改为政府补助、人民办理的私立学校,其行政、财政及财产所有权均由国人掌握。对于外侨子女学校,适当增添了中文、史地和政治常识等课程。之后,“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逐步成为国家明确规定的方针。

——据毛礼锐、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

材料三   加入WTO后,我国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维护教育主权作出明确要求,还陆续颁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政策法规文件。面对多元的文化安全的微妙形势,党和政府立是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革新教育理念与合作方式,寻求教育领域的多边合作。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话语的中国特色日益鲜明,教育实践的中国经验日益成熟。

——据祁占勇、杜越、陈鹏《百年来国家教育安全的发展演变与基本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收回教育主权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20世纪二十年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维护教育主权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维护教育主权和安全应坚持的原则。
2023-12-28更新 | 15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

——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深刻涵义。
2023-07-10更新 | 2129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清一统志》历经三修,从康熙至道光五朝,蕴含着中国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三藩战争结束后,每一地区均被载入一统志,以从观念上确认疆域统一,“奉命开馆纂修一统志书,适台湾、金门、厦门等处已属内地,设立郡县文武官员,请救礼部,增入通志之内。”雍正时,完成了对“大一统”理论的论证,提出“中外一家”,正面批判“华夷之辨”;嘉庆重修一统志,整个西北、北部地区完全纳入“大一统”疆域版图之中。疆域一统之盛的理念是对“大一统”理念划时代的突破,也是“中国”概念演变的重要例证。

——摘编自李金飞《清代疆域“大一统”观念的变革》

材料二   1924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一《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材料三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纂修《大清一统志》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现实意义的认识。
2023-07-0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2%最富有的人所聚敛的财富占国民总收入的40%,体力劳动者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从1803年的42%下降到1867年的39%。政治家托玛斯·卡莱尔由此认为,政府的“自由放任”成为了“财富主义的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现代的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愈来愈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直到20世纪初,国家作为一种超社会力量对分配加以调节,才使贫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摘编自刘金源《财富与贫困的悖论——论英国工业化的失误及其原因》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工业基础薄弱。斯大林认为,苏联处于资本主义的重重包围中,必须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和力量走向社会主义。19281937年,苏联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1936年,苏联新宪法明确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1937年苏联国民收入由1913年的210亿卢布增加到963亿卢布,人民总消费水平提高了一倍。30年代苏联第一次消除了失业,实行免费医疗、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制度。

——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有全国人民的富裕生活,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有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发展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理解和实践上的一些失误,使共同富裕一时成了空中楼阁。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开辟了通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途径,到20世纪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逐步建立起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据张雪梅《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同富裕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进程中贫富差距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提高国民收入的举措,并简要评析举措实施的效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探索共同富裕之路的特点,并从中外联系的视角分析新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重大历史意义。
9 .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有9个县、101个市镇,互无隶属关系,相互独立。1850年代因加州的淘金热,运输、采金、冶炼、金融开始兴盛,形成了由移民组成的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1930年代经济萧条,奥克兰海湾大桥、金门大桥修建,解决了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湾区区域连接,构筑了跨区域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二战,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量的制造、研究需求,联邦政府投入的巨资,激发了湾区造船、军事高科技研发产业的发展。战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工业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所、教育机构、人才和风投资金等来到湾区,铸造了硅谷,形成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科技创新湾区。加州政府,重组、改革碎片化的地方政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职能组织、跨界管理体系,解决制约区域跨界整合发展的行政分割问题,实现市镇地方利益和跨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湾区发展。

——(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2017.10.18.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2018.3.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清以来,湾区地域属广州府管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之地;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以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复合型的产业机构,产业体系健全,利于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世界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属性,传统三大湾区都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崛起,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

——(摘编自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胡润《粤港澳大湾区VS旧金山湾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旧金山大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兴起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初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于20世纪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7-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