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2017年,海峡两岸贸易总值从1979年的0.8亿美元增加到1993.9亿美元,增加了2492.3倍,年均增长23%。2021年,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区。由此可见,海峡两岸间(     
A.经贸合作蓬勃发展B.文化认同不断增强
C.致力于实现“三通”D.经济技术合作多元
2024-02-27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由于历史原因,20世纪80年代大陆和台湾的贸易以经过香港的转口贸易方式进行。从1981年到1991年,海峡两岸的转口贸易总额从4.66亿美元增加到58亿美元,其中台湾的出口额从3.9亿美元增加到46.75亿美元。这表明(     
A.海峡两岸贸易逆差逐步缩小B.大陆是台湾经济的坚强的后盾
C.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加快D.台湾当局全面接受“一国两制”
2024-04-2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历史
3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为主题开展党史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群英结党救中华

材料一


何红舟、黄发祥油画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2009年)


(1)“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绘画作品可以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为什么以“启航”命名。
【任务二】改天换地兴伟业

材料二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共八大召开
19491950195319541956
(2)材料二是某同学梳理的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兴伟业”的大事记年代尺,但是内容还不完善。请为该年代尺补充一件“大事”(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大事”写一段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可以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任务三】踔厉奋发向未来

材料三       “数”读非凡十年(20122022年)

序号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2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4中任选两项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写出关联内容的序号,主题明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坚定不移,党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创立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百年风雨兼程,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百年艰苦卓绝,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顽强战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百年开拓进取,党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正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材料二   去年12月,联动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通车。这条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的铁路,一头对接着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另一头承载着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美好愿景,冲破了老挝内陆、多山的地形桎梏,有望为当地开辟一条拉动经济的通途大道。

2022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周年。正如呼啸前行的中老铁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9年来,正驶上共同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科成特住房基建工程项目实现总体移交、印尼雅万高铁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精准合龙、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电网项目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一系列优质项目与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


(1)百年党史为党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的原因。
(3)“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你列举两条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理念或中国主张。
2023-07-0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8分)

材料一   公元前118年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一个盐铁官营的计划。这个计划的要点是(一)将煮盐、冶铁之事均收归政府管理,所得收入,以补充赋税。(二)“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三)“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四)“郡不出铁者置小铰官”,管理铁器的专卖事宜。”(前117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编者)……据专家断定“西汉的冶炼生铁的技术,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前期冶炼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汉阳铁厂于1891年兴建,张之洞托人到英国购买设备,结果用买来的炼铁炉生产的钢轨,质太脆而不能用。1896年后,洋务派官员盛宣怀掌管汉阳铁厂,实行股份制改革,购买了世界最先进的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大量聘用外国技术人员,落后状况有所改观。但严重依靠买进外国先进设备来维持运转,缺乏独立性和后续力。张之洞也采取措施培养自己的人才,却忽视了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当时,外国资本主义为了“久据其利”和“傲我之无”,“凡有益于我之事彼必挠之”。一战后, 钢铁价格剧跌, 国内军阀混战,民国政府改变钢轨标准,到1924年,汉阳铁厂全部停产。

——摘编自夏冬《中国近代和现代钢铁工业发展道路的得与失——汉阳铁厂和宝山钢铁总厂比较研究的启示》

材料三   “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行业显著提升,2011年重庆钢铁工业产值达到743亿元,年均增长 24%,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年均增长24%;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船舶用钢精品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重钢环保搬迁完成后装备水平跻身全国先进钢企行列。当前,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正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萎缩,国内产能过剩、竞争加剧,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制约因素不断加强,与此同时,重庆市还肩负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加速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城镇化、农业化进程不断提速,这为重庆地区钢材消费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重视本地用钢需求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 ——业内人士谈重庆钢铁工业发展趋势》(2012年)

(1)根据材料一,归纳桑弘扬盐铁官营计划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阳铁厂停产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十一五以来重庆钢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64 年8月,美国悍然轰炸越南北方,中国在进行援越抗美斗争的同时,加强战备,进行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在西南、西北、中南纵深地区建立起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964年下半年至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署的新建、扩建和续建大中型项目达300 多个,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森林建材、铁路交通、邮电、教育等各个方面。

——摘编自王桧林等主编《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199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努力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的西部地区。到 2002年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工了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水利枢纽、公路干线等36项重点工程,完成退耕还林4418万亩、荒山荒地造林4404 万亩,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1999年的35.4%提高到2001年的38.3%。生产布局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摘编自武力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材料三:2021 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里程碑。

——摘编自潘岳等主编《中华民族组词体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纪之交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方的“宗藩体制”与西方的“国际公法”最初都不具有世界性。前者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国际关系体系,后者只能称为欧洲洲际公法。前者大致在汉代以后得以确立,到明清两朝达到了顶峰。后者以1625年格劳劳秀斯着的①出版为标志、以1648年②的签订为表征,表明了国际法理论的诞生与实践,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和基本原则。19世纪40年代以后,东西方两种国际秩序体系终于全面相遇。       

——摘引自张礼恒《从平行到交叉-“国际公法”与“宗藩体制”的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中华文明内蕴的“和而不同”的协商精神在很多历史场合中淡化了宗藩体系下华夷观带来的等级色彩。今天的国际体系既是高度竞争也是高度开放的,当代中国的外交战略需要借鉴外交传统中维护和平的智慧,在面对棘手复杂的问题与挑战时通过重建议程、重新界定利益与身份的方式获得东亚议程设计者的角色。

——整编自崔思朋《宗藩体系:古代东亚地区国际秩序运行及特征》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宗藩体系”下明清政府对外关系的特征。写出“国际公法”确立过程中①②对应的内容及“国际法的主体”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在亚太地区扮演“维护和平”角色的史实。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与周边地区的交流由来已久,隋唐时期,周边地区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收中华文明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借助于发达的对外交通,隋唐王朝还与更广范围的地区有了联系。中亚、西亚和非洲出土了隋唐铜镜、钱币和瓷器,中亚地区城市的建制布局亦同于中原城市。隋唐时期,以中原王朝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最终形成。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殖民者、传教士纷纷东来,并开始系统地翻译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经典,但这些典籍的翻译往往参杂着片面性与民族偏见。此时,王韬,陈季同,辜鸿铭等人注意到东学西渐的重要性,着手中华古代文化典籍的对外翻译。陈季同以欧洲人的写作风格,写就《中国人自画像》《中国人的戏剧》等书,记述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并指出西方文明与远东文明之间的异同。辜鸿铭着手西译儒学经典,如《论语》《中庸》。中国学者所做出的努力,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摘编自史革新《略论中华文化在晚清时期的外传》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唯一流传至今,仍生机勃勃的文明。中华文化不仅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而且长期以来以其高度的文化发展影响着周边地区的文化。“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牢牢掌握思想文化领域国际斗争主动权,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根本与前提。

——摘编自张西平《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新尝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中国对外影响力较强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东学西传的背景,简析国人翻译中华文化典籍的重要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认识。
9 .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有9个县、101个市镇,互无隶属关系,相互独立。1850年代因加州的淘金热,运输、采金、冶炼、金融开始兴盛,形成了由移民组成的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1930年代经济萧条,奥克兰海湾大桥、金门大桥修建,解决了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湾区区域连接,构筑了跨区域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二战,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量的制造、研究需求,联邦政府投入的巨资,激发了湾区造船、军事高科技研发产业的发展。战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工业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所、教育机构、人才和风投资金等来到湾区,铸造了硅谷,形成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科技创新湾区。加州政府,重组、改革碎片化的地方政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职能组织、跨界管理体系,解决制约区域跨界整合发展的行政分割问题,实现市镇地方利益和跨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湾区发展。

——(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2017.10.18.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2018.3.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清以来,湾区地域属广州府管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之地;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以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复合型的产业机构,产业体系健全,利于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世界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属性,传统三大湾区都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崛起,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

——(摘编自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胡润《粤港澳大湾区VS旧金山湾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旧金山大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兴起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初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于20世纪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10 . 2016年中文科技期刊刊登科技论文49.4万篇,是1990年的5.5倍;国外三大检索工具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32.4万篇、22.7万篇和8.6万篇。2017年中国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已超过德国、英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这一结果体现了(     
A.对外开放持续扩大B.双百方针重新确立
C.科教兴国成效显著D.高等教育基本普及
2023-03-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