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党外交具有鲜明的价值观外交特征。中国共产党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实践活动中既要实现国家利益,又要强调国际主义精神。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分属不同性质的概念。意识形态具有脆弱性,国家利益具有刚性,在涉及国家关系问题上,国家利益是最终目的,意识形态是服务国家利益的斗争工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专门从事党的对外联络工作。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中国共产党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建立联系,通过党际关系推动国家关系发展;“以意识形态划线”可谓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中国共产党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开展政党外交战略选择的一般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方位党际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与社会主义政党间的交流,而且也与资产阶级政党建立了联系。政党外交成了党的一条重要战线,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相互关系成为政党外交的永恒主题,是研究政党外交绕不开的主线。这是政党外交双重属性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杨胜刚《新中国政党外交维护国家利益研究——以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相互关系为视角》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政党外交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中国“政党外交双重属性”演进的历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2024-03-25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押第19题 中国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刚一成立,科学技术事业即受到党和政府的密切关注,194911月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紧接着各产业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相继成立了一批科研机构。到1955年,全国科研机构已有840多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于1978年开始筹备建立专利制度,1980年成立国家专利局。19843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并于198541日开始施行。《专利法》实施以来,在已批准授权和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已有一大批项目开始实施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面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人员增长及构成情况。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四十年(1949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和意义。
2024-03-24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19题 中国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安城是高度集权的唐帝国的中心和象征。作为横跨中亚陆上商路的东端终点,以及有史以来最大帝国的都城,长安城内挤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人。长安的整个规划和结构表现出唐朝对社会的严密控制,城市的规模和壮丽体现了唐王朝的力量和财富。……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它东起长安,中经河西走廊,越过蕙岭,西至地中海以达欧洲。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昭武九姓,承担着东西方交流的中介使命。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面对世纪之交,要求中国在考虑自己的发展问题时,必须想得大些,想得久远些。想得大些,就是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多极化日益发展这种情况下,把中国的问题放在世界全局中来考虑。想得久远些,就是不要只把眼光局限在当前那些问题,同时要站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度,考虑今后的布局,多想几步,想得更远。

在新的世纪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国际上的较量越来越突出地转向以经济、科学技术为主要内涵的综合国力竞争上。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自主创新的要求,便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提出的。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归纳唐都长安在当时的地位。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从经济和文化角度各举一例唐朝史实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外交在进入21世纪之初“想得大些”的表现,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的“布局”特征,结合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科技成就,谈谈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2024-03-22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押第19题 中国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非交往在唐代的始于贞观年间。根据史料记载:“殊奈,昆仑人也……贞观二年(628)十月,使至朝贺。”天宝十年(751),唐朝人杜环到达过非洲。唐代的中非交通线主要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8世纪后,陆路渐趋衰落。瓷器和丝绸是唐代时期输入非洲的大宗物品。从7世纪开始,东非海岸商业性城邦的兴起、发展和繁荣,推动了中国商品进入非洲。香料、象牙则是非洲输往唐代中国的主要物品。

——摘编自景兆玺:《唐代中非关系论述》

材料二   进入21世纪,中非关系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已成为非洲最大贸易伙伴、最大基础设施融资方、对非投资增速最快国家、非洲国际工程的主要承包方以及主要发展合作伙伴。非洲国家也积极支持中国在全球治理上的主张和倡议,非洲是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最积极的方向之一。面对百年变局,中非团结合作是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能为非洲乃至全球繁荣发展和持久和平注入强劲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

——摘编自周玉渊:《大变局时代中非合作的新征程与新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中非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处理与非洲关系的基本原则。
6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城镇化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B.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城镇化
C.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城镇化D.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体制创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讲道,“5年来,我们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600亿美元,为当地创造20多万个就业岗位”。这可以直接说明中国(     
A.形成了与非洲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关系
B.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积极有效作用
C.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8 . 近年来,澳门特区政府实现了全澳包括教会学校及国际学校在内的所有学校升挂国旗全覆盖,成立学界升旗队;以及新设立家国情怀馆、青少年爱国爱澳教育基地等场所,丰富学生对国家、澳门历史的多元学习体验。澳门特区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  )
A.实现了与内地教育的高度融合B.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C.拓宽了中小学学生的国际视野D.强化了“澳人治澳”理念
2023-08-18更新 | 251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第三十七届基础年段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下·江西新余·阶段练习
9 . 下图所示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以中国共产党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统计情况。研究视角发生了由重点研究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史向“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等主题的转变,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能力、执政特点、干部队伍、自身建设等也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这些变化集中说明(     
A.中国共产党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日益引发关注
C.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的对外学术交流D.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领经济全球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12年至2022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3.09万亿元;基础研究投入从499亿元提高到1951亿元;研发人员从年均325万人提高到600万人;高新技术企业从3.9万家增长至40万家。在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区块链、5G等重点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聚焦种子和耕地两个关键问题,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创新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更加精准而全面的支撑。科技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作用充分显现,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百姓生活方方面面,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发展质量和持久动力,并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更加广阔的新愿景、带来更加美好的新期待。

     ——摘编自张春玲、梁佳惠《科技部:2022年我国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1)根据材料,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出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创新对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