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如表为近年来中国维和部队的部分史实。据此可知新时代中国(     
时间史实
2013年中国向联合国马里特派团派出警卫分队,首次派出连级规模的安全部队
2015年中国向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派出首支维和步兵营
2016年中国首支维和直升机分队部署至苏丹达尔富尔地区
2017年中国包括10类专业力量28支分队的8000人规模维和待命部队在联合国完成注册,成为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中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和平之师
A.军事交流成为外交主旋律B.注重与第三世界改善关系
C.外交体现出大国担当风范D.开始发挥多边外交的作用
2023-12-2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青桐鸣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后美国政治学界的中国共产党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代: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期为第一代,学者们的研究重点为新的政党及其国家制度、领导人和意识形态,其研究视角往往打上冷战的烙印;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为第二代,学者们更加重视对精英政治、党的组织结构以及运作方式的研究,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新范式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至今出现了第三代学者,他们集中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主要课题为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改革,旨在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持久性和调适性。这期间,学者们形成了不同的分析范式,并对跨学科、比较研究以及历史研究等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摘编自管永前《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基本范式》

材料二   


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趋势图

——龙伟《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SSCI、A&HCI数据库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中国共产党研究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2023-12-0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信息卷(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4年,(党中央)又提出了“三线建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当时严峻的国际局势,使中国领导人考虑到需要加强战备,以便应对敌对势力对中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毛泽东提出:所谓三线,是按地区划分的。第一线是沿海,第二线是中部地区,第三线是后方地区。新疆属于第一线。

材料二   1999年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确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新中国成立后,“三线建设”,为西部开发创造了重要条件。但总的说来,西部在全国地区经济格局中仍处在严重落后的地位,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还在不断扩大。邓小平曾在1988年说:“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现在,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机已经成熟。

——以上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指出下图中与“第三线”地区对应的序号,并结合所学分析“严峻的国际局势”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2023-12-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2015年《人民日报》妇女节社论评论文章高频关键词表

关键词
50年代)
词频关键词
60年代)
词频关键词
70~80年代)
词频关键词
90~00年代)
词频关键词
11~15年代)
词频
工作75革命102社会51发展106社会34
社会主义61工作93劳动31社会103发展25
参加51社会主义92工作31建设71男女平等17
斗争43斗争87竞争24社会主义59性别14
婚姻40劳动78革命2452工作8
生产38群众71改革23事业38现实8
家属37解放6523工作36家庭7
解放36生产61社会主义22解放36事业7
政治34思想60问题21劳动35作用7
建设33建设53斗争20经济30和谐7

——摘编自李娜《人民日报》社论评价中妇女形象构建的文化分析


根据材料围绕《人民日报》妇女节社论评论文章高频关键词的变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3-12-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

——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

材料二   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

——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

材料三   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

——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建国初的二三十年间,我国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1986年,国家批准“863计划”并拨款100亿以推动实施,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七个高技术领域作为研究重点,并实现高技术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缓和B.党和国家工作着重点转移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D.科教兴国重大战略的提出
7 .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始终同非洲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尊重非洲、热爱非洲、支持非洲。中国倍加珍惜中非传统友谊,始终把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础。为此,21世纪以来中国(     
①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正式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③提出“真实亲诚”理念   ④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3-11-12更新 | 508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中国与区域组织、地区论坛之间的伙伴关系概况(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

欧盟东盟非盟阿盟拉共体太平洋岛国论坛
伙伴层次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的上述举措 (     
A.表明以邻为伴成为外交重心B.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说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建立
2023-11-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近几年来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如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

——据(美)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1)材料一属于何种类型的史料,结合事实说明其证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的密码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证明这一密码实施的可行性。
10 .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城镇化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B.综合国力提升有利于城镇化
C.对外开放直接推动了城镇化D.城镇化发展离不开体制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