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872年,爱迪生建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到1913年美国著名的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65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1901年,美国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一半。二战后,科学研究出现“大科学”模式。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1965年,美国国民收入的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3/4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1956年,中共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规划中确定了包括发展原子能和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等项目。五六十年代在极端困难情况下, 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863月,中共中央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基础科学、高性能云计算、载人航天、量子通讯卫星、北斗导航、 高速铁路等先进技术方面已经位居世界领先水平。科技进步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70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大科学”研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科研及成就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的重大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2 . 近十年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为当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这些反映了我国(     
A.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友好关系
B.秉持“真、实、亲、诚”原则,构建伙伴关系
C.直接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
D.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
3 .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香港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回升到第三名;香港银行存款额超过15万亿港元,较《香港国安法》实施前增加了8.5%;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内地的驻港公司增加到9049家,创历史新高。这说明(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形成
B.香港稳定发展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C.祖国统一大业向前迈出关键性一步
D.依法治港保障了“一国两制”行稳致远
4 . 简答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2023-1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高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一成就体现了(     
A.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最新突破B.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D.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初步形成
6 . 2019年3月8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中国自倡议“一带一路”以来,目前已有123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明确投出了信任票和支持票。这反映出中国(     
A.成功建立了新区域集团B.已成联合国主要支持国
C.首创了新型的国家关系D.积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走过波澜壮阔的70年,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如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治国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外事体制改革、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生态环境督察体制改革、国家安全体制改革、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各项便民、惠民、利民举措持续实施,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后从初期的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二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3)根据材料三,谈谈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启示。
8 . 如图为1978年、2012年和2017年我国不同学段入学(园)率的比较。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教育事业停滞不前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
C.经济发展带来教育事业的巨大飞跃D.政府重视程度决定教育发展速度
2023-07-0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后期,军事训练、装备和后勤系统不再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唯一因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号召工人阶级,尤其是在德国和其他发达工业国家中的工人阶级,以革命的形式反抗资本主义的压迫。威尔逊呼吁欧洲和世界上的所有民族,以没有领土兼并和赔款的政治自决的方式结束战争。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简史》

材料二   世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只是宏大叙事与国力兴衰层面上的“东升西”,更是嵌入世界政治、国际经济与全球观念等各个领域而产生的20世纪初甚至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深刻变化。2022年,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等国左翼政府执政之后,占拉美地区人口80%以上的国家先后“左转”,均主张与美国保持距离。东盟国家先后成功举办东盟峰会、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区域团结与经济活力不断强化,追求东盟独立自主的中心地位。

——摘编自王文《世界格局新变化与大国博弈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和威尔逊主张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从世界政治角度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把握百年变局下的战略主动权提出建议。
2023-07-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初年,朱元璋下徙民之令,以调整全国人口,大量移民逐渐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迁徙至重庆。洪武二十年(1387),明政府又两度组织移民入渝垦田。重庆府《云阳县志》载:云阳县邑分南北两岸,南岸之民,皆明洪武时奉敕由湖广府城使采者。大量外来移民使重庆府存在众多双籍地人士(祖籍地与居住地不一致)。明代四川省中进士的数量共1406人,重庆府占318人,其中重庆双籍地氏族中进士者有41人,占比为12.8%。丰都县的杨丑瑛科举入仕后在其家乡建平山书院,使吾乡之秀与吾杨氏文子弟诵读其间。清初湖广民众身次移民四川时,甚至称川人半楚”“半潇湘

——摘编自黄梅《湖广填四川移民现象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37年七七事变后,华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政府官员、工人、学生、难民等纷纷赶往西南大后方。以重庆为例,八年抗战中,重庆人口由战前的47万,迅猛增加到战后的124万。工人是内迁人口中的重要群体。在1937年,重庆仅有工厂42个,全人8000余人。到1940年,重庆已形成了一支以兵工、机械、冶金、煤炭、纺织、化工等产业的工人群体,总人数近20万。重庆主要商业市场,汇集于城区武库街、督邮街、及新街口等街道的两旁。热闹情况,较上海南京路有过无不及。但人口齐集重庆市区也给市政管理及市政建设带来诸多困难。

——摘编自唐润明《抗战时期重庆的人口变迁及影响》

材料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对三峡移民实施开发性移民,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从1993到2005年,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带上蔬菜种子、黄桷树苗,离开故土,舍小家为国家。重庆涪陵南沱镇村民含泪刨掉了蚕桑、龙眼、榨菜和柑橘树,重创新业。16万多外迁移民则带着家乡的泥土、三峡石,远赴十几个省市。三峡百万移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

——唐润明《百万移民撼天地——三峡移民精神礼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时期重庆移民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抗战时期重庆移民相较于明初的新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峡移民的认识。
2023-06-18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恒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