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1 道试题
1 . 中国高铁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品牌价值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攀升,成为我国高端装备“走出去”的亮丽名片。中国高铁“走出去”(     
A.优化中国出口贸易结构B.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C.反映中国科技领先世界D.带动中国城市发展格局变化
2024-02-11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图反映了1980—2015年美、日、法、中、英五国GDP增长的情况。其中乙曲线代表的是(     
A.美国B.中国C.日本D.英国
2024-02-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国民政府欲将上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希望把上海建成全国模范城市,为收回租界增加筹码。为此,1930年上海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大上海计划”。此计划的目标是彻底改善上海的城市面貌,把上海建设成为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大都市。其核心内容是另建新的市中心。在经费相当困难的情况下,上海市政府启动此计划,开辟了多条道路,建造一批城市公共设施等。但七七事变后,该计划随之夭折。

——摘编自王敏《“大上海计划”及其夭折》

材料二   19498月召开的上海市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上海市委正式提出:“建设新上海的方针,就是要把过去帝国主义买办官僚剥削压榨中国人民的旧上海,变成为国内生产与为中国人民服务的新上海,就是要把过去畸形发展的旧上海,改造成为真正健全繁荣的新上海。”以“一五”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之后,国家将上海定位为全国工业中心。“一五”计划时期,上海成为全国工业中心,建成了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年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

——摘编自张励《试论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型》等

材料三   浦东开发后,上海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变,低矮的花园洋房和玻璃幕墙的摩天大厦相映成趣。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目标,此后又加上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目标。2005年洋山深水港的建成,改变了世界航运的版图,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随着“三港”(海港、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两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同时推进,2008年上海率先转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赛道;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运行;2014年中央又赋予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新使命,由此“五个中心”布局正式形成。

——摘编自苏智良《上海,走过180年都市化历程》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发展计划的进步之处,并说明影响这两个时期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城市的发展成就。
2024-02-0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这一构想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作用,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一是尊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二是照顾当地人民的希望和利益,三是考虑国际,尤其是英、葡、美等国与当地的关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港澳台拥有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的自治权
B.回归后的港澳台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因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也是一部理论探索史,更是一部自身建设史。百年来,党团结和领导中国人民奋斗的历程,也是党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以维护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达到政治目标、完成政治便命的过程。党的政冶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创与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发展与曲断、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与转向,以及新时代的成熟与强化四个历史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镇编自省行语《中国共产学百年政为建段的深寒及历史经验》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发展,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发展历程特征的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1-30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和光绪,他们不是掌握实权的人物,推行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初期目标就指向政治体制框架内的官僚势力,使自己陷入有着制度化、专门化和规模庞大的官僚队伍的包围之中。戊戌变法是“宫廷里面的革命”,基本就是康有为等一群维新派知识分子和官员把建议和奏折上书到光绪,光绪觉得建议很好,很快变成诏书和谕令布告全国。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在慈禧、光绪、守旧派、维新派之间,大家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而最后的决定权又掌握在慈禧一人手中,结局也是以搜捕杀害维新派人士而剧终。

——摘编自袁杰王鹏飞《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深化改革的启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部分)

时间(年)成就
2011世界第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
2013经济实现了年均6.2%的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2016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7.4%,小学净入学率99.9%,初中毛入学率1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
2017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是1978年的5.4倍,年均增长4.4%:航线里程748.30万公里,40年年均增长10.6%。
2020地对贫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2022国内生产总值12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稳步提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并简析其启示。
2024-01-28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6年,在中国的呼吁下,IMF实行改革,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得到大幅提升;2021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倡议,文明倡议;2023年11月,中国外交部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为中东和平贡献力量。据此可知,中国(     
A.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改革B.建立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D.外交政策得到各国普遍认同
8 . 习近平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后,国家的持续快速发展为香港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不竭动力、广阔空间。同时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习近平的这一言论意在强调(     
A.香港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B.改革开放是实现香港繁荣的前提与保障、
C.“一国两制”有利于香港高度自治D.中共中央高度关注香港社会的稳定发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2月,在同印度的谈判中,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4月,中印签署《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协定中,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双方同意,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双边关系中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同年6月,周恩来先后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声明,声明中都写进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摘编自罗建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1982年,党的十二大作出“世界和平是有可能维护”论断,实现党在时代主题判断和认识上的根本性转变。1985年,邓小平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江泽民指出:“和平是世界人民的第一需要,没有和平,任何建设事业都无从谈起。”习近平把维护世界和平与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摘编自王存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内质与追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10 . 如表为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情况,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对外援助方面(     
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9年)改革开放后(1979年至今)
援助形式军事援助、物资援助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
援助内容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中小型成套项目比例上升、贴息优惠贷款
援助渠道双边援助双边援助、多边援助
援助主体政府政府、国际组织、企业、金融机构。社会团体、个人
A.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B.继续奉行睦邻友好外交宗旨
C.逐渐呈现理性化趋势D.努力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主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